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廳梭】詩人講座--郭哲佑

【廳梭】詩人講座——郭哲佑

20180914 1900-2100











哲佑: 很開心今天能夠來這邊,跟大家分享讀詩的心得。 

當初接到邀請的時候,其實考慮了一陣子,最後還是決定藉這個機會分享台灣現在流行的詩作,包括當代年輕的詩人的寫作方式,以及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的。當然這些寫作方式,不是我們這代人開創的,是從過去到現在,許多寫作者一起開拓的各種可能。

這個議題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一直有人說,現在是新詩的「盛世」。確實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近年來新詩的出版是華文創作書籍中最多的,小說跟散文是比較弱勢了。不知道在座的大家平常會看現代詩嗎?我今天資料上列了一些詩人,應該算是耳熟能詳的。在我分享的過程中,如果大家有任何意見,都可以一起互動。

這講義標題寫著:「詩要怎麼寫、詩能寫出什麼?」其實這個問題是永遠探討不完的,因為我們可以進一步再問:「文學是什麼」、「藝術是什麼」,以致無窮延伸。但是當我們面對所謂的「新詩的盛世」的稱號,面對台灣如此蓬勃的現代詩集出版、種種百花齊放的風格,作為一個讀者或創作者,要怎麼來下手?就作者而言,我希望詩能夠表達什麼?而對一個讀者來說,我又希望能從詩中能夠看到什麼?底下,我粗淺地以我的觀點,幫一些詩分類,透過這幾個小小的類別,向大家分享我自己觀察的心得。

首先,我自己把台灣詩壇的詩分成一些派別,這其實是我隨便亂取的。

衛生紙派

第一個「衛生紙派」,我指的是停刊沒幾年的《衛生紙+》詩刊,它應該還沒被大眾遺忘。詩人鴻鴻創辦的《衛生紙+》標榜的是:一種能夠馬上產生效用的詩。像衛生紙一樣,產生效用以後,這首詩就可以丟掉了。重點不在於詩是否可以保存的很久,而是它有沒有產生用處。當時它徵稿的文宣說:本刊只接受其他文學刊物不刊登的作品,自認為有特異的美學。(編按原文,引自《衛生紙+》:本刊選稿無標準,端賴編者的個人品味。只有極為特殊、不同流俗、並難見容於其他報刊的作品,才會考慮刊登。)

我覺得這個詩刊影響了很多當代年輕詩人的寫作。「衛生紙派」最大的意義是:如何讓文字能夠瞬間有效地影響或打動到一個讀者?那根針刺要怎麼樣才能夠很有效地呈現出來?我覺得常見的技巧是運用一些語意的翻轉、諧擬、雙關、出其不意,就像一個廣告標語或者格言。讓讀者看到的時候會產生陌生化。像我講義標題寫「詩要怎麼寫?詩能寫出什麼?」他們的詩會創造出一個梗,或是讓人質疑「這是我們想像中詩應該要有的樣子嗎?」這好像正是「衛生紙詩派」的其中一個面向:希望詩的語言能夠帶給讀者一種陌生化與刺激。我以前可能沒有想過某個語意可以這樣翻轉,所以當時讀他們的詩會嚇一跳,甚至會開始反省自己生活的某些面向。我覺得這是「衛生紙詩派」他們所做的事情。

我今天舉例的這些詩人,是我認為他們的詩最能夠代表這個風格,所以在此選介。第一位詩人瞇,她的詩集〈沒用的東西〉所收錄的詩,風格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指衛生紙派),比方這首〈有用〉:

有用   ◎瞇

你太有用了
你太好用了
你太容易用了
沒有人比你更好用了
你生出來就是要被用的

孩子,你要做個有用的人

這首詩當初在「晚安詩」(每日晚上轉貼一首詩的FB粉絲專頁)轉貼的時候,有上萬人點讚分享。大家之前有讀過嗎?我不知道你們第一次讀的時候有沒有被嚇到或是被震撼的感覺。詩人將「有用的人」跟「被用的人」並置,雖然只差了一個字,可是語意差異很大。她巧妙地利用這個梗,表達對「期待一個人成爲社會上有用的人」的反諷。所以達到一種出其不意或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我們被期待、期許成為有用的人,可能只是變成一個工具而已。這其實是老掉牙的論調,但她能夠透過對語言的敏銳度,抓住「有用」、「被用」、「好用」這些點,以詩呈現出這個概念。 

下面這首〈垃圾世界〉也是很有趣的:

垃圾世界   ◎瞇

不被用的是垃圾(包括人)
被用到壞掉的也是垃圾(包括人)

這個世界只分被用的與不被用的
最後整個世界都是垃圾

這首詩讓我聯想到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裡面的一句台詞:「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什麼是垃圾呢?也就是:「我不需要了,他就是垃圾,或是他壞了,他也是垃圾。」那「我不需要了」跟「他壞了」都是不被用的、不被需要的、用到壞掉的,所以其實整個世界都是垃圾,不是垃圾的只是你還沒成為垃圾而已,因為你還沒有被用壞。這也是很有趣的,她用簡單的幾句抓緊語意的翻轉,原來「被用的」、「不被用的」都是垃圾,透過這個對比,形成一個像標語、格言的形式,抓住人的目光。

接著下面兩篇是蔡仁偉的〈記恨〉跟〈初戀〉。在講這兩首詩之前我先停一下,因為我覺得蔡仁偉跟瞇其實是有一些不同的。剛才有提到「詩是什麼?詩能寫出什麼?」很多人覺得,詩就是有某種銳利的東西可以直指人心,它可以刺到心裡的某個點。或是跟「格言」相似,有某種曖昧性,因為有些格言其實就是從詩裡面截取出來。可是對我來講,格言詩並不是我想要特別去追求的,一個原因是它有很大的共通性跟開放性。也就是說,格言可以替代任何一方,它可以給任何人看都成立,因為它是個格言,是個座右銘。

我覺得詩應該要有動人的因素,可能還要加進一點個人情感的面向,它可能不像格言一般,這麼普世化。所以我覺得蔡仁偉跟瞇不同的地方是,他也是在做一些讓讀者出其不意的語意翻轉,可是他套用很多故事、詩是有故事性的,以及他常常以器具作為譬喻,而那個器物背後有個潛在的情節。他不是像瞇,好像直接把某種領悟、道理告訴你。比方說像這首,他說:

記恨   ◎蔡仁偉

像摔在地上的原子筆
有些人承受的傷
外表看不出來

然而當你有求於他時
就知道了

這就是一個很巧妙、有趣的想像。其實說真的,詩人要表達一個很深的奧義嗎?也沒有。但他用一個很有趣的想像,讓你對「記恨」有了新的看法。那下面這首〈初戀〉我也蠻喜歡的,我覺得他寫得很巧妙,他說:

初戀   ◎蔡仁偉

鞦韆一輩子都會記得
第一個坐進他懷裡
輕輕擺盪的女孩

可惜那個女孩
如今已愛上更為刺激的海盜船

這個題目叫「初戀」,初戀是有些人永遠記得,有些人可能就遇見更好的人。他可以用一個比喻,把我們很難說清楚的東西,很形象化的講出來,當中是有情節、是有故事性的,可是在簡短的幾句話裡面就可以刺你一下的那種感覺。

我覺得這是所謂的「衛生紙派」,他們的詩風就是希望能夠在短短的幾句話裡面,找到動搖你的「力」。像瞇跟蔡仁偉我覺得都算是成功的,在某些詩作上面。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聽眾A:我覺得在這定義之下,詩人假牙算是衛生紙派嗎?

哲佑:對,我也覺得。所以其實「衛生紙派」就是我隨便訂的,不是說詩刊在《衛生紙+》詩刊才是「衛生紙派」。 

聽眾:因為我會覺得像假牙跟蔡仁偉或瞇的詩好像還是有點不一樣,可是我又說不出來他們哪裡不一樣。

哲佑:假牙是不是更戲謔一點?

聽眾A:對,然後又譬如說潘柏霖的詩。雖然會覺得都很像,可是他們都有一點微妙的……

哲佑:有自己的風格。

聽眾A:對,潘柏霖好像又更認真一點,假牙好像又更戲謔一點。

哲佑:對,在我想像中,詩有各種面向。我們寫詩,假設它是一個核心、一個物體,我能夠描摹它的形狀、顏色、質地是軟的硬的等等,這都是對詩的某一面向的描摩。我覺得這些詩人對於詩的追求在於,它能夠刺到你,或是追求那個梗、語意的翻轉,這是他們之間還蠻共通普遍的傾向,我認為他們寫詩有在朝這個方面前進。 

多情劍客派

接下來要介紹的「多情劍客派」,我以古龍的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發想,書中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多情劍客阿飛,另一個是李尋歡,也就是小李飛刀。我會取這個名字,其實是有兩個涵義,一個是詩很多情,一個是像小刀。小刀的意思是,詩的結構是一段一段的,它不是一個一把大刀或是一把長劍。它的篇幅雖然很長,但每一段幾乎都是可以獨立的。比方說像這首詩:

你能不能把我還給我   ◎潘柏霖

你能不能幫我
把問號變成句號

告訴我為什麼愛一個人的時候
鏡子裡的自己
看起來是隻怪物

是不是只要夠好看
就算沒有心臟
也能被真心對待

誠實真的是好的嗎
那為什麼那些說著相反的話
過著相反生活的人
都好像這麼幸福

怎麼會只喜歡一本詩集
裡頭的某一首詩
一張專輯裡頭的一首歌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也沒有辦法喜歡他的全部

遺忘了就能痊癒嗎
我是應該忘記我愛你
還是忘記你不愛我
哪種可以讓我
比較靠近自我

潘柏霖是很受歡迎的詩人,我想大家應該都蠻熟悉的。我覺得他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面向,包括他把情感很誠實地寫出來,寫一些自溺的、耽溺的情感。比方他第一本詩集叫做《我討厭我自己》,這本詩集的題旨就很切合當代年輕人的心境。可能反映出當代憂鬱症的人很多啦,或者是當代社會一些疏離的現象等等。

所以儘管不是所有的詩都是情詩,但我個人認為,詩還是偏向抒情性的。當然可能會有些史詩或敘事詩,但我個人認為,詩如果要二分法的話,它還是偏向抒情性的。因為詩本身是一個有韻律的東西,如果從詩歌的文體來講,它是個有韻律的、便於流傳的體裁,它原本就要是抒發自己內心的情動於衷、情於言表的(產物)。我覺得詩它還是有些抒情性的本質,而情詩也是一直在各個時代都受歡迎的。

再談回到潘柏霖,他很誠實地說自己的情感。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他其實用白話的語句嘗試在詩的段落裡面表達,也融入了我剛提到的「語意的翻轉」,比方他寫「告訴我為什麼愛一個人的時候/鏡子裡的自己/看起來是隻怪物?」自己變成怪物。或是下一段「是不是只要夠好看/就算沒有心臟/也能被真心對待?」藉由「好看」跟「心臟」,他帶入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所以讀起來會覺得他比起前面的瞇或是蔡仁偉,整個情節更完整。就像讀到一個「人」的樣子,而不是只有一個片段,這會更容易讓人投射進去,讀到他的詩就好像讀到我自己。

他寫的文字就是會讓人更容易帶入,但是我覺得他想要達到的某些效果其實跟歌詞有點像,就是很簡單、很平常性,把一個故事帶進去。聽的時候很容易同情共感,走到那個故事裡面,而且很多時候它是可以摘句的。我並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關於這首詩有語意的翻轉,彷彿有某個梗在那裡。到了詩的後半段時,我覺得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再加進去。可是一首詩它真的要這麼銳利嗎?或者說,除了銳利以外,是有別的可能嗎?我們剛看到的詩,都是用我剛剛說的,某種語意的翻轉達到好像廣告標語、格言(的功能),可以瞬間刺到你心裡面。可是詩是精練的語言,它是銳利的,它同時也可能是有各種奇異化的東西,我們想像中可能是這樣,那這要怎麼達到?或這要怎麼可能?如果說一個奇異化的語句,奇異就是岔出去,那它怎麼可能達到大家的共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如果這東西是我們大家看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方式,那它如何能達到共感?我覺得這是很微妙的一點,但確實是詩存在的一個面向。

好燙派


接下來我要唸的是「好燙派」,有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好燙派?

聽眾B:《好燙詩刊》

哲佑:對,《好燙詩刊》,它是一個蠻前衛的詩刊。之所以我會叫「好燙派」,是因為選錄作品的人、刊載的詩作或詩人其實有個共性,就是「故事」。例如煮雪的人他是好燙詩刊的成員,他就出了一本詩集叫做《小說詩集》,用詩來寫故事。一個故事我能夠說它一定有什麼寓意嗎?它有個確切的寓意嗎?恐怕很難。比方說《白雪公主》,這個故事講完了之後,大家會覺得它就是要講家暴案件嗎(笑)?還是它要講女人的嫉妒心?還是它要講: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這個故事就是不動的,可是讀者可以從裡面找到很多的寓意,而寓意是浮動的、有各種可能的,同時不能否定它的共感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到某些感動你自己,或是讓你自己得到某些感受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好燙詩刊》中的「好燙詩人」們常常在表達一個情節、一個故事,這個情節裡有很多可能的情感參雜在裡面,但它沒有確切的寓意。我可以告白一下,我很喜歡這首詩,我唸一下:


壽山   ◎喵球

偌大的鼓山二路
只有幾個小孩
她一個人
去大舞台買豆漿與飯糰
還有午餐的菜
小孩無聊
小孩不能理解孤獨

她一個人
把衣服洗了
仔細地夾在竿上
用過的洗衣板
面向壽山的南面
風將衣服灌飽
但沒一件被吹在地上

小孩在警察局哭
她一個人
帶小孩去哈瑪星吃冰坐船
小孩記得了船
與船上的歐多拜
小孩記得了煉乳
她吃很少冰
而且不能走得像小孩這麼快

她帶小孩
走過壽山大部分的路
她流汗
買了一袋紅茶給小孩
她說有雨的味道
今天要早點回家

她一個人摺好衣服
坐著抽菸

光斜斜地射在地上
小孩看到煙霧
與浮塵
記下她的睡臉

她一個人
揉著手上的油斑
看小孩愛吃的雞塊
慢慢浮起
小孩說
像是金色的小船

她一個人對著壽山南面的風
叫小孩回家吃飯
她打完小孩
一個人
撫著左胸
小孩問她怎麼了
她說:「心在左邊」
小孩的心
就一直都在左邊

大家讀的時候,覺得它在講什麼?有覺得它想要講什麼嗎?首先,很明顯它是個故事,我覺得它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可是這個動人的點,到底在哪裡?以及這個故事背後有沒有寓意?是因為寓意才動人嗎?還是故事本身是動人的?我覺得這個是很微妙的東西。
我嘗試解讀一下這首詩,講一下我看到的部份,它不斷地重複說「她一個人」,在這首詩裡面,這句話不斷在重複,可以想像她可能是一個單親媽媽,或是她一個人帶著小孩,或她沒有其他家人支援她。小孩對她來說其實不是另外一個人,小孩是小孩,沒有辦法跟她有情感的交流。我覺得第一個動人原因在於這裡,她一個人來面對這些。壽山在高雄,然後它裡面用了很多很細微的動作、很細微的描寫,比方「面向壽山的南面/風將衣服灌飽/但沒一件被吹在地上」,它只有講情節而已,但你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想法。「風把衣服灌飽」,是彷彿衣服裡面有什麼嗎?或是彷彿有人穿著這件衣服嗎?讓衣服好像活生生起來了,可是她還是一個人。「帶小孩去哈瑪星吃冰坐船/小孩記得了船/與船上的歐多拜/小孩記得了煉乳」,情節都很輕描淡寫,可是當你在想,她帶小孩去哈瑪星、帶小孩去玩,坐船跟歐多拜,這都是交通工具。她一個人帶著小孩看到這些交通工具,如果我要強加解釋的話,可以解釋很多,但我覺得這是把「她」跟「一個變動的東西」對照的延伸。而且她「不能走得像小孩這麼快」,最後用一個速度來結尾。接著是「她說有雨的味道/今天要早點回家」,雨的味道、雨跟「流汗」,又「買了一袋紅茶」,這全部都是液體。這些東西又是在說什麼?可以說這液體是時間嗎?或是眼淚嗎?情感的流動嗎?或者是代表所有東西都不是穩固的嗎?這很難說,可是你要用哪個角度來講,其實都可以填補它。

下面那段也是很有趣,「光斜斜地射在地上/小孩看到煙霧/與浮塵/記下她的睡臉」。我覺得這也未必要去解釋什麼,我想大家心裡面都有些畫面。可能我早晨起來或是午睡起來,看到陽光照在浮塵上面,一切都在漂浮當中,有時候我會恍然:我在哪邊?這個世界是怎麼了?怎麼有這個世界?那這是在描寫對「存在」的一些想法,因為光跟浮塵本身就有這樣的意思。

當然最重要的、最讓我有印象的就是最後一段,「她打完小孩/一個人/撫著左胸/小孩問她怎麼了/她說:『心在左邊』/小孩的心/就一直都在左邊」。結尾在這邊,我覺得這是整首詩很厲害的地方,一樣是輕描淡寫,沒有告訴你有什麼寓意,但有時候故事本身就是不需要什麼寓意。結尾在小孩,這首詩的主角不是只有她,還有小孩,其實小孩一直都在、有戲份,小孩不能理解孤獨,小孩在警察局哭,或者小孩記得了船,小孩一直都有戲份。詩的最後就是在說,她怎麼樣把心裡的東西傳給小孩,「她說:『心在左邊』/小孩的心/就一直都在左邊。」彷彿透過這樣子的對話,把她心裡面的那些孤獨,複製到小孩左邊的心上。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這首詩很動人的地方。

但我講的這些,他都沒有寫白,也都沒有說出來,但是我覺得也是成立,或是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也是成立的,詩人透過一個故事來容納各種情感。有時候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生了某些動人事情的時候,那些東西出現,並不是馬上、瞬間化為領悟、格言或是教訓,而是情境湧現。所以如果希望詩能夠有延展性的話,我覺得用這種故事來寫,它雖然不是一針刺到你,但它能夠延展出來的東西會更多。我覺得這也是詩的一個面向,它未必只有一針見血,如同格言式的那種語意翻轉,而是可以容納各種歧異性,以及重現了一個情境,可以讓讀者把情感放在那裡,舒張開來。就像一個故事,可以把情感放在裡面舒張開來,未必需要什麼確切的解釋,那我覺得這是詩的一個動人的面向。

大家也可以想像看看:你們想像中的詩要怎麼寫?詩能寫出什麼?你希望一首詩它可以寫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提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它彷彿是一根針或是一把劍插到你心裡,或者是它提供了一個情境,讓你在裡面把情緒舒張開來,可能重現某個場景。或是你們可以想想看:詩能夠寫什麼?或印象中的詩,是怎麼寫的?當然也不是只有這兩種寫法,我等下還會談到別的,如果有沒談到的,大家也可以提出來想一想:還有哪些方法是逼近詩的方法?我比較喜歡這樣說,也許它是一個東西,或許它是一個藝術、一個核心,我們有各種不同的道路去靠近它,也許還有其他未知的方法。

一首詩的誕生派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一首詩的誕生派」,大家知道什麼是一首詩的誕生嗎?這是來自白靈的《一首詩的誕生》及《一首詩的玩法》。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可不可以有人來回答我?大家都是現代詩、新詩的讀者,你們在國高中時候學到的詩是什麼?老師怎麼教你們詩的?我記得國中的時候,老師在講現代詩,他不會說:詩就是有語意的翻轉,像一針刺進到你的心裡面,也不會說詩可以呈現一個故事、一個情境,讓你重返那個情境。那當時老師是怎麼說詩的?

我提供幾個我印象中的,比方說「詩是精練的語言」。詩有意象、想像力,要怎麼用精練的語言表達我的意象跟想像力呢?當然很多是靠你語言的技藝,用很多的修辭、轉化、譬喻等。所以像白靈的《一首詩的誕生》,他就會說:如果我要實現夢想,就給夢一把梯子。有聽過這個例子嗎?我印象中國高中會這樣教,我覺得有可能因為白靈、蕭蕭他們這群長期在推廣現代詩的前輩影響很深。這派的說法認為「詩是語言的技藝」,可以去訓練我的語言、鍛鍊我的意象,所以我們可以在一首詩裡面,看到很多平常不會使用的字詞被拿來做華麗的調度。這是不是比較接近我們國高中時候,老師教的詩?如果我們是受到這樣的教育長大,再回來看現代台灣的文學寫作,好像大部分又不是這樣,但的確有人是這樣寫詩的。接下來要舉的就是這樣寫詩的例子,我來唸一下這首詩:


車輪餅的旅行   ◎詹佳鑫

奶黃色的晨光攪拌思緒
意念如麵糊尚未成形
我的夢是一張圓形的烤盤,逆時針
旋轉呀旋轉,升溫而暈眩──
今天,我是城市裡一枚
逃逸的車輪(沒有齒輪
嵌合的義務)我有自信的輪廓不會生鏽
無須軌道通往文明的目標

旋身閃過鞋跟的踢踏閃過
慣性失控的情感交通
在旋轉門與謊言的縫隙之間,幾枚車輪
被夾到露餡:紅豆,奶油
紫芋泥,像昨晚溢出的甜軟夢囈
哀悼那過度填充的自己

午後,我以曖昧的彎弧繞過
命令的矩陣,靈感全勤跳出表格
滑離辦公桌,拒絕重新整理
無須苦守臉書團購、拼湊密碼
只為註冊一個舊的身分

一座摩天輪無聲俯視
縮小的YouBike、嬰兒車、輪椅以及
死神附身的卡車輪胎,日復一日
同伴們默默超載,背負命運承諾而我
載著自己,不攜帶貴重物品
車輪是最輕的行李
我用顛倒的視線逆轉時間
天空有車流緩慢倒退,雲朵是足跡
風景有自己的地址──我滾動
旋轉成一顆獨立的星球

是不是每一句都在給夢一把梯子?你們認為這個是不是寫詩或靠近詩的方法?如果詩是一個核心的話,那它是(詩),以及為什麼是呢?因為詩的功用之一,就是可以鬆動我們既定的概念,動搖某些你以為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當鬆動以後,讀者可以再去反省、發現一些制約自己的東西,所以我會覺得這本來就是達到詩核心的途徑之一。

像詹佳鑫這首詩是得到新北市文學獎第二名的詩作。可能大家從小被國文教育荼毒,或是小時候遇到不好的國文老師之類的,有些人對於這類型的詩蠻排斥的,對「詩是玩弄語言的技藝」會有距離感。比方說第一段「我的夢是一張圓形的烤盤,逆時針/旋轉」,一個烤盤,它是要烤什麼?烤蛋糕?烤pizza?等等。不一定是什麼,在這裡它是烤車輪餅,所以它是一個未完成的東西,透過烤盤完成它,就像我的夢,我要實現這個夢。當然每一句比喻你都可以這樣分析,比方說「在旋轉門與謊言的縫隙之間」,這是什麼意思?首先它把「謊言」形象化了,再來是「旋轉門」是真的旋轉門嗎?還是代表別的東西?「旋轉門」是我好像離開了,我又回來了,所以會有所謂的旋轉門條款(revolving door (politics))。你要先離開一下,我們才能再讓你回來。大家知道旋轉門條款的意思嗎?(編按:又稱為公務員離職後利益迴避條款,目的在防弊)我假裝離開又回來了,跟謊言有同質性,就是我騙你離開了。這我覺得蠻有趣的,旋轉門是不是又呼應了車輪餅的旅行?因為車輪餅是一個圓圈。

我覺得它不斷透過修辭,來鬆動你原本的一些既定看法,然後當你想要拆解它的時候,你就必須去動用到一些你自己的解釋,讓這首詩有它的血肉。當然你可以很快地看過去,然後看不懂,可是當你想要認真去解讀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旋轉門跟謊言它可能是怎樣的關係。又或者是後面寫「我顛倒的視線逆轉時間」為什麼?我的解讀是,因為輪子要往前的話,它是要往後轉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後面又說「旋轉成一顆獨立的星球」,車輪餅又轉化了,它原本是扁的,當旋轉的時候又彷彿變成一個球體的。也就是它不只是往前轉,它如果有各種轉法,它可能就變成一個球體,它不再是一個齒輪,沒有齒輪嵌合的義務,所以我覺得也是蠻有趣的一首詩。

我前面列的這三首詩是我粗淺的想像,詩可能可以寫些什麼、或是可以寫出什麼的三個面向。第一個是透過語意的翻轉來刺激你,第二個是打開一個抒情的空間,第三個就是用修辭來迫使你去解讀它,努力的去填補它裡面的東西,讓讀者看到一些原本沒有想到的東西。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怎麼逼近詩的各種方法,也許還有很多其他的,但是我覺得這是大宗的三個面向。

我今天列舉的都是年輕的詩人,因為也希望藉此介紹給大家認識。接下來我列了兩個詩人,一個是崔舜華,一個是李承恩。本來除了我前面列的那幾個派別之外,我還有一個總結是想用所謂的「夏宇派」跟「楊牧派」。可是我後來覺得太過窄化了,怕像是看見黑影就開槍,覺得誰有一兩句像夏宇,就是「夏宇派」,我覺得很難用一個人來去代表。如果說前面三種是以某個寫作手法來介紹的話,我這邊列的崔舜華跟李承恩,可能是指涉一個更複雜的東西。不只是專注在某一個面向,而是透過融合了一些共通的面向,營造出自己的風格。

之所以會把崔舜華列為比較像「夏宇派」,是因為我覺得夏宇有個傾向。我們說夏宇是後現代的,但也有人說其實也沒有這麼後現代。如果後現代跟現代來比的話,後現代可能是一個比較片段,反核心、反權威的概念。如果放在詩來講,我覺得是一個很專注在現在這個瞬間、當下這個片段的感覺。在夏宇的詩裡面,出現了很多次(這樣的特質),比方說:「最最親愛的局部」、「最最重要的現在」,就是強調「現在」、「now」。夏宇他們有出過一個詩刊叫《現在詩》,我覺得這就是點題,他們就在寫「現在」。不管你有什麼偉大崇高的核心,或是背後有什麼權威在,詩人就是要現在、當下。這個當下的碰撞可以是很激烈、很撕裂、很繽紛的。它可以擺脫束縛,可以激烈、可以繽紛、可以生猛。我覺得有些詩人的詩,其實就是在接近、記錄當下這個片刻。

這裡我列了一首詩是崔舜華的〈短則〉。其實真的要說,你也很難說真的看得懂她的詩,我來唸一下:

短則   ◎崔舜華

沒有甚麼比現在的幸福
更加不幸了
把身體密合地縫摺
晚晚的
雲的預示
比所有未履行的誓
還要莊冷的

那冷
畢竟是精神性的嬰兒
產自上世紀思想裡的繭
任何手也難以塑型
白貓春草
皆無可比喻

夢境似鶇羽亂生
隕石的掌寬
握緊時空的繩心

一種悲哀
宛然浮現
梳頭時,後頸長出陶灰色的霰
風開始颳了
星星違反起初的許諾
降命予人

我只看見
分離的雪地,針草興盛
我要告知眾人:
生活即兇殺!
你也沒習慣過
直到現在還是找錯鑰匙

乃至,被陌生人緊握
雛馬也忘懷了故鄉
眾心之門
闔即是破──
早晨,徹夜未眠的風琴手
挾著一個驕傲的音
從樺樹林中走過

我覺得,當然第一段前面兩句「沒有甚麼比現在的幸福/更加不幸了」是被拿來當作詩集的宣傳言,它是很有力道的句子。題目是〈短則〉,可是其實詩也並沒有這麼短,所以「短則」我會覺得是像剛剛講的,它就是一個瞬間、一個現在。「沒有甚麼比現在的幸福/更加不幸了」,什麼是「現在的幸福」?什麼是「沒有甚麼比現在的幸福更加不幸了」?詩裡的每一段幾乎都像在照相一樣,照一個東西給你。她寫「把身體密合地縫摺/晚晚的/雲的預示/比所有未履行的誓/還要莊冷的」,如果我們現在的幸福是不幸的話,那代表什麼?是現在的長久以及對未來的懷疑、恐懼,甚至是現在的幸福會讓我墜落。或因為擁有現在的幸福,所以未來的會更可怕,我沒有辦法承受失去的痛苦等等。所以「雲的預示/比所有未履行的誓/還要莊冷的」,雲,彷彿世界正在秘密地做什麼事情,使「我現在擁有幸福」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那冷/畢竟是精神性的嬰兒/產自上世紀思想裡的繭/任何手也難以塑型/白貓春草/皆無可比喻」,我覺得「冷」是比喻讓我感到可怕的那個東西,它是個「精神性的嬰兒」,並沒有誕生出來,也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產自上世紀思想裡的繭」,它一直都在,可是沒有人能夠說出它是什麼。它如果是精神性的話,那它是不是一個人的某一種原罪呢?「白貓春草/皆無可比喻」,「白貓」,我覺得也許是剛出生的貓,「春草」就是春天長出來的草,它們就是你想像世界的那些東西,但都沒辦法說明那個我懼怕的、體內的怪獸,那是在我每一個當下都存在著的。這當然是我的解讀,但我覺得這是個不斷地去逼視自己現在與所有的情況。

裡面有幾句我也很喜歡,像是「星星違反起初的許諾/降命予人」。這個寫作傾向如果用剛才我講過的一些面向來看的話,我覺得崔舜華很厲害的是,她(每個面向)都有嘗試。說故事性的話,你可以很明確地看到作家猶疑的性格在裡面。說文字技藝的話,她的文字邏輯方式並不是以不斷的比喻、修辭來纏繞你,而是用一些你想像不到的或是沒有看過的字詞,讓你停頓下來。像「夢境似鶇羽亂生」,大家知道「鶇羽」是什麼東西嗎?應該不知道吧?或是「後頸長出陶灰色的霰」,「霰」就是冰霰,或是下霰,它其實不是陶灰色的,那為什麼會有「陶灰色的霰」長在後頸?當然你硬要解釋,也許她是把後頸長的一些斑、瘤或是小顆粒比喻為霰,或是有種種可能。但她就是透過一些陌生化的、奇異的字詞讓你停下來,讓你必須要來認真看它、填補它這樣。

然後最末段「眾心之門/闔即是破──」,這是什麼意思?我覺得這個也很有趣。什麼是「眾心之門/闔即是破──」?如果有個東西是我們所有人的心的門,假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心門,我把心比喻成門。如果有個東西可以成為我們所有人的心門,那為什麼「闔即是破」?

我覺得這當然就是,比方說假設你可以說:如果有個東西,是所有人心裡面的某個可以通往核心(的東西)的話,它是我們所有人的門的話,那它關上了,代表什麼?是我們所有人都打不開它嗎?沒有人知道門裡面是什麼,那我們站在門外,永遠是徒勞的嗎?那這個門有存在的必要嗎?或是這個門永遠打不開,那它是不是就跟破了或不存在、沒有用是一樣的?這當然是我一種解讀,但你可以延伸很多,你可以想為什麼「闔即是破」。這個代表我們的人生,因為它說「眾心之門」,是個什麼樣的意涵?

接著「徹夜未眠的風琴手/挾著一個驕傲的音/從樺樹林中走過」,大家知道風琴是怎麼演奏的嗎?風琴,我覺得是手風琴吧。「挾著一個驕傲的音」,這「挾著」又用得很巧妙,像在演奏琴的樣子。這會讓我想到前面寫的「眾心之門/闔即是破」,它好像不斷的在擠壓某些,一個個像門一樣的東西。最後把它形象化:原來是一個驕傲的聲音。但你很難真正的說,它到底在講什麼。我覺得就是透過描寫一個情境,刺激讀者的想像,讓讀者去填補它。這東西就讓詩有延展性,而且它不必然要有必要的寓意在裡面,可是它一樣有共通性、有共感。

然後是李承恩的〈記憶〉,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李承恩的詩。那大家有看過楊牧的詩嗎?我覺得李承恩是一個少年版的楊牧、年輕的楊牧。這首詩跟剛才我們看到的詩就很不一樣,它是一首極為潔癖、極為節制的詩。因為我會覺得它的每一句都是安排好的,每一句都是有作用的、都是有梗的,都是強迫你要這樣讀的,而不是那種開放式的、隨便亂講都可以的。我唸一下:

記憶   ◎李承恩

昨夜有些雲層,長期
在夢境隱晦處滋長
以黏菌的密度構成
一種繁密難解的花紋:今早
溟濛的天色裡空間女神
彷彿來過,最寂靜處
陽光湧了進來,季節奮力掀轉
自她手中巨幅的布匹
密雜的思緒因此遽爾
歸位,裙裾在無雲的高遠處閃耀

這首詩有一個特徵是,全部在寫景,幫他(李承恩)寫序的楊智傑就曾說:「他(李)彷彿繼承了我們台灣目前當代詩人已經失傳的寫景、寫實的一種手藝。」如果我們仔細的看的話,它的第一句「昨夜有些雲層」和最後一句「無雲的高遠處閃耀」比對,雲不見了,「雲」是代表什麼?昨夜它滋長到現在,我醒來了之後,它不見了,變成太陽在高處閃耀。詩的題目是「記憶」,假設那些雲層可能是記憶,它長期在夢境的隱晦處滋長,有的記憶我們忘記了,有的快要忘記了,它在我的夢裡面不斷的來侵擾我。「以黏菌的密度構成/一種繁密難解的花紋」,不斷地侵擾我,好像雲一樣,蓋住了我的天空,就像我發霉了。可是今天早上「溟濛的天色裡空間女神/彷彿來過」,好像我早上醒來的時候,冥冥中有什麼東西讓我重新開啟了新的一天。好像我每天都是這樣,承載了昨天的記憶,可是我早上起來的時候,必須要去面對我新的一天。像是有一個神、空間女神來過,祂把這些東西掃掉了,陽光湧進來了。「季節奮力掀轉/自她手中巨幅的布匹」,這很有意思,「季節」就是一個時間的流轉,好像我的記憶正在替換、變換一樣。「她手中巨幅的布匹」,那什麼是布匹呢?如果祂用過這個布匹,你可以說這是指天色、天空,她把天空翻過來了。或者也可能是雲,或者想具象化一點,可能是房間床頭的窗簾,翻了一下、轉了一下。彷彿讓我的思緒能夠歸位,不再被那些記憶侵擾,不再被那些昨天的雲層、那些發霉的東西侵擾,讓我歸位,醒來有新的一天。證據是什麼?你說有神來幫我們安排一天,那神在哪?你有看到嗎?它說神「裙裾在無雲的高遠處閃耀」,當我們看到新的一天,陽光照進來,那些光線的折射或是變換。光線不斷地變換,尤其是黎明的時候,彷彿就是女神的裙裾、她的布匹存在的證明。因為那是美的、動人的,我們早上起來看日出覺得好美,那是動人的,彷彿有什麼力量讓這一天誕生。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就是神的證明,就是祂讓我的記憶翻轉過來。

剛剛讀崔舜華的時候,你必須自動去填補很多血肉在裡面。可是這首詩它是一個很自足、很圓滿的東西,很難去把它切成一塊一塊地自行發展。如果我們要用所謂的「夏宇派」或是「楊牧派」來簡單的說明詩的寫作方向的話,我覺得前者的特點是,作者可能會期待你去成為它場景裡面的主角,期待你給它解釋。另一個則是你幾乎沒辦法分割的,像是完美的一個鑽石、完美的石頭。這是我覺得如果要去分(類)的話,可以這樣分。

好,可以休息一下,大家有什麼意見嗎?我覺得一直只有我一個人在講,好像有點乾。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詩是在寫什麼?或是詩可以寫出什麼?還有別的答案嗎?

聽眾A:我只是猜想,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依據,我猜想詩在寫一種大家內心渴求的東西。我覺得寫詩或讀詩有一點點像祭祀的儀式,就是說今天有個東西它非常非常美好,大家可能是想呼喚它、渴求它、嚮往它,於是透過寫詩去表達這樣的一個訴求。或是說現在有個東西,它非常美好,但它好像正在消逝,於是有一些人就寫詩想要把它保留下來。或者詩可能是呈現一種比較遙遠或珍貴的東西,但這都只是我個人的猜想。

哲佑:我覺得你講得好像也沒有什麼錯。因為我覺得不管是詩或各種藝術,我們想要保留下來的,或是作者想要去抒發的,應該都是他心中認為珍貴的東西。

像我自己寫詩,也許是我不擅長,但我不會刻意去追求梗,或是剛剛說的「格言詩」或有的人說「腦筋急轉彎詩」,我覺得那只是詩的一個面向。我很喜歡陳黎,這位詩人有很多詩在鬆動你的一些既定的看法,我覺得也很棒,只是我不擅長這樣寫詩。我自己想要追求的詩不是那樣的,我會比較想要寫有情節、有情境的東西,或寫一些比較有延展性的東西。下面列了我的幾首詩,我覺得都是比較有延展性的。我唸一下〈明信〉好了:

明信   ◎郭哲佑

水變為雲
雲往山裡去
山是火的結晶
火在遙遠的天空
天有光,但不為了發光

光是時間,是時間的速度
時間丈量當下的眼睛
證明風景之間沒有關連
大地攤平,像一張用過的書籤
像書沾上指紋
說自己的話,為自己的情節負責
窗擁有樹,樹打開門
門外都是野生的路
路沒有終點
但還有信
願意一再遞來給我

信上的高塔
塔下的摩天輪
好多水,慢慢地要變成雲
好多雲停在我的手指
山脈縱橫,像肋骨
包圍胸中的火
火裡的人
都散在遙遠的天空

我想問大家知道這主題在寫什麼嗎?因為我寫這首詩之後,有人說我是在對任明信告白(笑)。主題就是「明信」,那什麼是明信?大家應該都想到明信片吧?對,我這首詩的主題當然是在寫明信片,所以中間我有寫到「大地攤平/像一張用過的書籤」,像一張風景明信片。所以信上面有些什麼?我為什麼不寫明信片要寫「明信」?我覺得明信片這個詞很有意思,其實「片」只是說它的形式是一張卡片,我們其實平常是沒有意識到,原來明信片是「明信」加「片」結合起來的一個名詞。既然這樣,其實可以把「明信」單獨拿出來用。

那「明信」是什麼呢?就是打開來的信、攤開的信、明白的信,因為明信片是沒有彌封的,它不是封住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我那時候覺得好美,通常我們寫信,一定是寫些我想要對你說的話,只給你看。可是為什麼會有「明信」呢?我可以給所有人看嗎?為什麼信是打開來的?它是一個明白的、要給所有人看的信嗎?尤其明信片上面通常是風景,所以我就想到之所以可以打開給所有人看,是因為上面的風景。那風景是給所有人看的嗎?它是給所有人看的一封信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詞。

我在寫:如果我要寫信給一個人,那我要怎麼寫,或是我怎麼寫可以讓它是一封情感豐富的信。而且它是一封「明信」,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也許我是寫一個情感豐富的信,裡面有我對別人的感情,可是這感情不是受限的,它要可以讓所有人接收的。我覺得這就很像世界或是我們身處的環境,既對我產生了動搖,讓我產生了某些的情感。我每天生活是很辛苦的,可是它又是一個普遍的、我無從下手的、對所有人都平等的東西,就像是明信這樣(的存在)。

我就嘗試用了一個手法,讓第一段跟第三段是呼應的。第一段說「水變為雲/雲往山裡去/山是火的結晶/火在遙遠的天空」,有點類似頂針,但不能說是很嚴謹的頂針,不斷的回返往下。第一段我看到的這些風景,到第三段它好像就成為一張風景明信片到我手上,它是普遍的,同時也是給我的,所以它就對我多了一些意義,像是「好多水/慢慢地要變成雲」。水在我面前,水變成雲嗎?還是我的眼淚嗎?或我的時間嗎?「好多雲停在我的手指」,那可能是我指的那個明信片,我去過哪些地方,或是哪個地方是怎樣的,它變成我手上的一個範圍。「山脈縱橫/像肋骨/包圍胸中的火/火裡的人/都散在遙遠的天空」,我去旅行,我回來看到風景明信片的心情,這地方我去過,它可能存在我某些記憶,那些山、那些雨、那些水,它們都好像在包裹我,但它現在變成一張攤開來的風景明信片。第二段就是在說,生活或是人生,就像在不斷的看各種明信到我的眼裡。

這首〈明信〉沒有收在詩集裡面,然後這首〈清明〉是有收在詩集裡面的。大家看到「明信」,應該可以想到明信片,可是看到「清明」,會想到什麼?

聽眾B:節慶、清明節。

哲佑:真的是有慧根耶(笑),我有一次去演講問大家,都沒有人跟我說是清明節。我想說奇怪,你們真的是活在台灣嗎?「清明」當然是清明節,但當然你可以說成:「清楚又明白」,對不對?清澈又明朗,也可以是清明。這是我寫作的時候,會用的一些想法,不完全是在拆字,但我希望能夠讓大家在看到字詞的時候,有多一點的想像,而不是很簡單的去看過,就說:「是喔!清明節。」但清明節的掃墓,跟清明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清澈明朗、清楚明白,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結合。為什麼我們要去掃過世的人的墓?它可以帶給我們清楚明白嗎?或它的節慶的名稱要叫清楚明白?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個東西。所以我想要寫的就是,假設我去上山掃墓,我對過往的人可能有一些記憶、有一些懷念。可是在這過程之中,對於我之後的未來,我要怎麼更看得清楚明白。這就是我這首詩想要寫的。

清明   ◎郭哲佑

是否立在頂端
才能看見所有的陰影
是否相由心生,鏡花水月
難以融入更難脫身
真正的山脈在山脈之外
真正的人
天空沒有核心

但我相信你
確信山勢傾斜
有人扶住危疑的步履
是雨水落地,抽長葉脈
螞蟻沿著木梯周旋
字跡順著風向消失

你從這裡出現
風從陰影帶來音樂
掠過雨,成為雨後的路途
掠過門成為等候
掠過埋下的種子
成為今年遲來的花期

雨後一切將消失
漫長的假日
山勢傾斜如伸出的手
將要穿越煙霧,抵達我的小城
而你在此,山徑上屢屢回顧
那些新生的遠方
於是都有了盡頭

其實大概就這樣,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大家有買《我現在沒有時間了:反勞基法修惡詩選》了嗎?我推薦大家可以去買,這本詩選裡面收的一些詩就是當初勞基法在修惡、修的很壞的時候,有一些詩人們在勞動部前面抗議、唸詩。這本詩選就收錄了這些詩以及那時候網路上流傳的一些對於勞基法不滿的詩人寫的詩。裡面有的詩其實真的是寫得蠻好的,而且在網路上也是流傳的很多,像蔣闊宇那首〈我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我記得有三千多個分享。我很推薦大家買這本,那時候我為了反勞基法修惡所寫的一首詩,〈致一年中失去的七天〉也收錄在這本詩集中,是一個七首詩的組詩。我之所以會附上來,是因為我覺得它也許可以作為今天很好的收尾。我們剛剛說,詩有各種的寫作方式,或是有各種靠近詩的方法,那這首詩其實是我自己嘗試用一些原本可能不太熟悉的方法,或是在一首詩裡面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像我們一開始在講「衛生紙派」的時候說,有些詩是你當下就要能用的,當下能夠刺到別人的心裡面,它當下就要有反應,我覺得社運詩就是這樣。所以反勞基法修惡的詩,一首成功的詩它本身就要能夠流傳,要能夠動搖到看到的人,而不是要他們坐下來,好好欣賞喝杯茶,然後慢慢的去揣摩。

我那時候是接到闊宇的邀請,來為反勞基法修惡來寫詩。我自己訂的一個主題是我要「反刪掉七天假」,但是七天假是什麼?其實大家都不知道,現場有人知道嗎?大家看我的詩題就知道和七天假有關。那以前為什麼要有七天假?以及為什麼我們要反對刪掉七天假?這事情其實也都很少人會知道吧?我可以在這邊簡單講一下。

我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以前我們禮拜六是要(隔週)上半天課,後來政府就說:這樣太麻煩了,禮拜六就通通都放掉好了。所以本來兩週有八十四小時的工時,那放掉之後假設一天八小時,8x5=40,兩週應該是八十小時。所以原本那四個小時是禮拜六要上半天的,但是政府把它拿掉之後,要怎麼辦?政府說:你們應該要上班的時間我幫你們放假,那你們應該要拿假來補我,應該要還我啊,所以就把那七天假砍掉。當作補償你們,就讓你們週休二日,那這七天假就來補週休二日。可是問題是,本來法定工時是兩週八十四小時,可是後來修法變成了兩週八十小時,因為一週四十小時,所以照理來講,我們本來就沒有要禮拜六上班嘛,那你挪動的假不是應該還我嗎?因為我們本來假被你拿走,是因為調假,我禮拜六放掉,然後補到那天來上班,可是現在工時已經往下修啦,那你七天假應該要還我。可是,政府就說:「不還」,那你也沒辦法。

但這裡面又操作了一些議題,因為這裡放的很多假,看起來政治很不正確,像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等等,這現在看起來很政治不正確,所以很多人可能看到就覺得說:我幹嘛放這些假?你們是要放來緬懷蔣公還是緬懷國父?還是要來慶祝台灣光復?所以要恢復這七天假,其實背後也有些政治壓力,以及政府想要嘗試操弄的一些政治意識,所以它砍假可以砍得理所當然,就是本來就不應該慶祝這些假。可是問題不在於這個假是因為什麼名目而放,而是政府實質就是拿走我們休假時間。你要砍這七天假,不想恢復這些名目,你可以拿去放別的假,比方說什麼鄭南榕紀念日,你可以再放假。可是問題就是,政府不管如何就是要砍,把這些假污名化,大家要維護也沒辦法理直氣壯。

所以我在寫的時候,必須要考量到這些詩句能不能夠馬上打到人,以及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假是什麼,那我怎麼讓這些假有感?所以我的預設是說,首先是每一個假,它要有個小故事,要有關於這個節慶的小情節、小故事在後面。但我不可能每一個都做到,因為其實我不擅長這樣寫,但是至少有幾首要有銳利的刺。就是我有嘗試了剛剛看到的瞇或蔡仁偉那樣的手法,也許並沒有那麼成功,這裡我唸一下:

致一年中失去的七天 ◎郭哲佑

1.青年節(3/29

對不起,愛我的父母
我沒有成婚,成家
我甚至沒有成年
雖然革命已經成功了一百年

2.教師節(9/28

老師,對不起
我不是個好學生
我學不會文言文、三角函數
學不會三民主義
我抽菸,蹺課
用黑色的手轉動齒輪
送走夜晚

我作弊
以為自己的一天
就是別人的一天

3.光復節(10/25

阿公,我想你
我想起你總是叫我的小名:阿佑
想起你說以前臺北
沒有中正,大安,信義
雖然一樣會下雨
一樣有人需要庇佑...阿公
雨將要停
日本時代的光
和現在的一樣嗎?
它亮了
卻總是比暗的時候更冷

4.蔣公誕辰(10/31

先總統  蔣公在童年時
曾經看見小魚
力爭上游
深受感動。對不起
我連雜魚都不是
我沒有毅力,看不見頂端
我是一個被沖走的人

只是滾滾的泥水中
我記得
先總統  蔣公曾經說:
生活的目的...
生命的意義...

5.國父誕辰(11/12

十一月,天涼了
螢幕上廣告寫著:
1111,對自己好,珍惜寂寞
擁抱自己。十一月
十一日,光棍節,工作十一天
再努力點
就能買下自己的幸福
十一月,紅色國父微笑不語
他從來沒有放棄我們
十一月,還有第十二天、第十三天
對不起國父
革命尚未成功
我的愛,不值得出現

6.行憲紀念(12/25

對不起各位
國情不同
台灣不會下雪
聖誕節沒有放假
聖誕老人,都是假的
襪子裡面的東西
是你自己的腳

7.一月二日

我已經沒有時間了
對不起,朋友們
我只有一天可以為你許願
願你身體健康,平安順心
願你有家,有國
有值得紀念的日子
願你在每一個清晨
能夠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立正,敬禮
看國旗冉冉上升
在無雲的天空裡飄揚

〈青年節〉這段在說我們沒有辦法成年,還有現在年輕人均貧的困境。青年節當初是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革命,雖然革命已經成功了一百年,但是這仍然還不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節日,因為我甚至沒有成年。〈教師節〉這首,我最後面寫「我作弊/以為自己的一天/就是別人的一天」,我想寫的是:可能我們要到大了一點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每個人的時間是不等值的。我們都有二十四小時,可是這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有人可以賺很多錢,可是有人二十四小時窮忙,什麼事都不能做,被困在高工時低工資裡面。我還以為時間是一樣的,其實並不是。然後〈光復節〉這首就在說,從以前到現在不斷地,好像都有個什麼權威在統治我們一樣。那〈蔣公誕辰〉這首,後面寫「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義……」,這個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沒有人知道?

聽眾C:時代的眼淚。(笑)

哲佑:大家小時候在小學禮堂,沒看過那兩欄嗎?蔣公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這是蔣公的名言,應該是從他某個演講稿裡面擷取而來的。我記得這兩句話,以前是廣泛地貼在小學禮堂的講台旁邊兩側。就連我三年前在當替代役的時候,在嘉義鄉下的一間小學,還有看到紅色的字條貼在舞台的對面,就在大門的上方、座位後面的白牆上。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梗,就是蔣公曾經諄諄教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要怎麼做,可是其實到我們推倒他銅像的同時,我們都做不到這些東西。甚至我們連雜魚都不是,蔣公看到的魚是努力向上的,而我是被沖走的人。

第五首〈國父誕辰〉,這其實是我在這七篇裡面寫最久的一首詩,因為我覺得梗真的是很多。首先,蔣公誕辰是十一月十二日,我十二月多的時候在勞動部唸這個詩。前一陣子網路上有很多光棍節(11月11日)的廣告,是中國大陸那邊傳來的,甚至連台灣的新聞都在說光棍節,我就覺得:這是一種文化的侵略嗎?中國大陸已經逐漸文化統戰我們了。這個東西又很巧妙地,因為國父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再來是那時候勞基法修法說可以延長你的加班時數,你可以連續工作十二天再休息,我覺得這跟國父是十一月十二號出生,以及國父革命了十一次。我覺得這個實在是太有趣了。國父他從來沒有放棄,他革命了十一次,所以即使有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他還是不會放棄的,他可以繼續努力下去。「紅色國父微笑不語」,「紅色國父」當然是新台幣、百元鈔,但前面提及光棍節,我想到的「紅色國父」是共產黨的紅色,他微笑是因為他的革命還沒成功,中國現在還是分裂政權。

第六首,假設如果它(整組詩)有個瞬間抓到你的點,也許是在這裡。「聖誕老人,都是假的/襪子裡面的東西/是你自己的腳」,當初貼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一眼看到是這個東西。因為我會想到襪子裡面裝禮物,可是襪子裡面裝腳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理所當然在這邊就變得很出其不意。因為想像中襪子裡面應該裝禮物啊,可是卻發現:「喔,原來禮物是我的腳。」那意思是什麼?就是我要趕快出門上班,就是你再給我「腳」是說,我還有行動能力,我要再努力往前走嗎?或者是,腳就是我的禮物,我覺得這真的是很諷刺。它的題目是〈行憲紀念〉,行憲就是實行憲法,行憲也有實現、前進的意思,所以我自己還蠻喜歡的。

然後第七個〈一月二號〉,我以前也不知道原來這天有放假,我想在座應該也沒有人知道這天有放假,就是元旦會連放兩天。那後來元旦就只有放一天,所以我就寫「我只有一天可以為你許願」,然後就扣合「我沒有時間了/對不起」。我只是希望能不能夠在每一天裡面都記得這一天,就記得你許願的樣子,就像你小時候單純許願的樣子。

好了,那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提問的人我會送一個神秘小禮物。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我的詩集,不過我有為詩集做了一系列的周邊商品,就是有八款明信片,可以送給大家。

都沒有問題嗎?那今天就先到這邊,謝謝。

(觀眾鼓掌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紅樓詩社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徵件辦法

  紅樓詩社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徵件辦法 一、         贊助對象: 擬於台灣出版之個人原創文學作品,文稿已全數完成並尚未出版成冊者,均可提案申請 ( 每人限投稿一件作品 ) 。   二、         贊助金額: 1 名,新台幣十萬元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