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梭詩人講座】——楊瀅靜
20180901 1900-2100
楊瀅靜:我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海子,我最近的閱讀,對海子的作品很感興趣。所以剛好受到紅樓詩社邀請,在這次的活動裡面,我會分享一些我最近閱讀的一些感覺,或者讀海子的詩的感受。海子,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九年,海子他其實是一個蠻傳奇的人物。因為他所身處的,一個中國大陸的詩人,他正寫詩的那個年代,是八零年代,八零年代是非常蓬勃的、激情的,各種文化、各種詩歌發展起來的年代。如果各位對中國大陸詩歌史有一點熟,會知道這個年代是非常非常豐富的年代。我想一開始,先跟各位簡介一下海子生平大事。各位所看到這張圖裡面,它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簡歷,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小鄉鎮,非常非常偏僻的地方,所以他並不是一個城市的孩子,而是鄉下的孩子,從小跟著他爸爸媽媽務農。
兩歲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文化大革命有十年的時間,對這個階段的他影響深遠。所以如果各位看過一些中國小說,應該知道文革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批鬥大會,在那個年代裡面,爸爸跟媽媽跟小孩之間,甚至都會產生懷疑與隔閡。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海子剛好兩歲,他爸爸每天都帶著海子去他們鄉鎮的廣場上,參加批鬥大會,看人家被批鬥,在批鬥大會的尾聲,會有一堆紅衛兵朗誦毛語錄。這時候,一堆村民會自告奮勇地上台朗誦,甚至會變成一個朗誦比賽,誰朗誦的最多、最好。海子回家以後,有一天就在家裡開始背起他所聽到的東西,他的爸爸媽媽非常的吃驚,他那個時候還很小。海子四歲的時候,他爸爸決定在朗誦大賽的時候,把他兒子推上台去,他兒子就不怯場地在台上把毛語錄倒背如流,那天晚上海子就得到那個背誦大會的第一名,而且是年紀最小的參賽者。
那個時候開始,海子的父母發現,他其實是非常聰明的人,或許有某方面唸書的天賦,所以他們很希望,海子不要跟他們務農了,如果可以就去唸書,如果可以離開農村,就離開農村。由於文革開始的關係,有很多人學校沒有辦法唸,也不上學,被下放,或者是知青去非常偏遠的鄉鎮學習,所以其實學校的功用不大。一直到大概一九七九年的時候,開始依據考試成績,而不是依據你的政治出身,去招收大概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學生。這個時候,海子就跟著學校學習,學完以後他去考大學,考上大學的時候他才十五歲。他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他的天分,十五歲唸了北京大學的法律系。
在北大的時期,是他學習文學最熱烈的時候。他開始學到儒學、哲學,很喜歡哲學,他學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甚至認識了那時候北大有名的詩人,也是學生。如果各位看相關的書籍的話,會看到北大三詩人,海子是其中一位,另外兩位是西川、駱一禾。如果你對海子有興趣的話呢,有一本《海子詩全集》,西川編的,非常厚一本。那一本網路找得到,網路非常方便地幫我們把詩全編全部放上去了,所以各位如果對海子有興趣的話,你可以上網找,可以看得到。海子大概大三開始寫詩,西川跟駱一禾都是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西川講到他對於海子的第一印象。有一次西川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海子進來,看到海子戴一個眼鏡,圓圓的,好像小孩哦,的確啊海子十五歲唸大學,再怎麼樣大四要畢業了,也才十八歲,看起來真的很像小孩。西川那個時候跟海子聊起黑格爾,他對海子充滿了佩服之情。
一九八四年,海子十九歲的時候,他畢業了。畢業了以後,學校剛好也分發,結果海子就被分發到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書。因為他本科是法律系,另外他對哲學也有興趣,所以他常常在課堂跟學生談哲學。因為學生知道他是一個詩人,所以學生就會很高興地跟老師說,每天下課前十分鐘,老師可不可以唸你的詩給我們聽?每次下課前十分鐘,海子就會吟誦自己寫好的詩給學生聽。在中國政法大學這一年,他住在離北京大概三十公里的一個叫做昌平的地方。昌平也不是什麼大城市,它有點像是郊外。各位可以看到海子的結局,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號,他到了河北山海關到龍家營一帶火車慢行道上,聽說他是臥軌自殺,那個時候他才二十五歲,很年輕,大三開始寫詩,二十五歲死掉,他寫詩的時間非常短,可是他用非常短的時間要把自己的生命燃燒殆盡,全心全意奉獻給詩歌。
所以接下來先說海子當時身處的一個時代氛圍。在閱讀海子的資料過程,我會發現其實很多的學者專家,他們在講到海子的時候,都必然會提到當時的整個時代環境,那我等一下會給各位看婁燁的《頤和園》,我覺得很好看。我是很年輕的時候看的,看的時候印象很深刻,後來又再看了一遍。到了這次要分享海子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部電影,因為我在看海子的照片的時候,哇,這一張,各位可以看到左邊的那一張海子的照片,那張照片跟我以前看到的《頤和園》的劇照好像,我就想說它們不會有什麼關聯吧?結果我就把那個電影再找出來看就發現,他們的時代背景是一樣的,而且在這個電影裡面,婁燁也安排了這群北大的學生,你們等一下看到這個場景時,在酒館裡面,會有人在朗誦海子的詩。我猜婁燁應該也是非常喜歡海子的,因為他不只在這部電影裡面朗誦海子的詩,他在其他電影裡面,《推拿》那部好像也有。
在看這個電影之前,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瞭解裡面的角色的關係,那等一下看到的是女主角,女主角叫余虹,旁邊是她的好朋友叫李緹,李緹的男朋友是一個在柏林公費留學的藝術家,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李緹在某方面啟蒙了余虹,她帶余虹去酒館,當時學生都很喜歡在酒館聚會。在酒館裡面,李緹就把後來的男主角周偉,介紹給余虹認識。
(電影放映)
好,我要在這邊稍微停一下,我剛放了一段影片的用意呢,是想要讓大家看說,當時的八零年代,很多大學生在酒吧裡面談文學、談音樂、談理想,余虹是當時文藝青年的代表,她寫的日記、札記裡的句子,這群大學生充滿理想。而且在酒吧裡,他們在談詩歌的時候,一開始唸的那一首詩,是海子的詩。那首在我們的講義也有,在第四頁的地方,〈黑夜的獻詩〉,剛才那個酒吧的場景,唸的就是這一首。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文藝工作者,其實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在大學生之間流傳的有名詩人,除了海子之外,還有一個更有名的詩人,叫顧城。顧城跟海子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那時候海子還是所謂的地下詩歌,在大學生之間,海子小有名氣的時候,顧城的名氣更大,顧城開始在歐洲講學。如果喜歡顧城的詩,知道顧城的生命的話,你應該也會知道讀到這一點,所以當時流行的詩人就是北島、顧城、海子,那他們聽的音樂就是崔健跟老狼。這個影片一開始的余虹,來自一個黑龍江小城,「圖門」這個地方的人。她考上大學很高興,就坐著開往北京的火車,那時候在播放的是羅大佑的〈青春舞曲〉。各位可以想像、感受一下八零年代的氛圍。八零年代,所有的詩歌都蓬勃發展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非常激情,文化熱起來,詩歌起來。直到一九八九年三月海子臥軌自殺,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震撼,往後一九八九年還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六月四號天安門事件,在這個影片裡面也講了,它剛好是一個八零年代的尾聲。
(電影放映)
各位可以看到剛剛這個導演怎麼拍,除了一開始的女主角余虹跳上車,跟他同學一起去天安門之外,其他看到的片段都是資料影片。婁燁其實並沒有正面的描寫六四事件對這群男女的影響有多大。但因為導演在這部電影裡面放了六四,所以他就被禁止五年內不得拍片,很嚴格的規定,但其實他對於政治事件沒有著墨太多。如果你們後來再看這部電影,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場非常大膽的床戲,然後有人就問這個導演說,為什麼電影的尺度這麼大?導演回應,在六四前後,這群大學生都在瘋狂地談戀愛,你剛看那個影片,他接了一個革命事件,戀愛跟革命,都是非常激情的事情。他說,瘋狂地談戀愛,簡直就像個瘋子一樣,他要把這個激情拍入他的電影,這也可以看成我們今天要講的,八零年代是一個激情的年代。好,那接下來要回到我的投影片。《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柯雷
「精神」一詞指從改革開放到1989年這一其間樂觀向上的社會及文化氛圍。那些年裡,文藝逐步擺脫了作為政治附庸的地位。整個社會的精神文化生活蓬勃發展,湧動著文化熱。詩歌極受吹捧,整個詩壇非常活躍,詩人們熱情豪放、大展身手,各種期刊、詩集、社團、口號、主義、事件層出不窮。
「動蕩」一詞指的是八0年代末期發生的事件及其餘波。1989年之後,詩壇的整體情緒,從洶湧澎湃的、集體主義的八0年代,過渡到了後來私人的、冷靜的、質疑的。有時甚至是懷疑的狀態。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提出要把發展經濟作為國家目標以後,整個社會開始轉向,八0年代那種熱烈的精神生活氛圍已經消失,一大批知識份子發生精神轉向。進入九0年代,很多詩人停止了詩歌創作。
我用了一段柯雷在《精神與金錢時代的中國詩歌》裡面的一段話,來解釋整個八零年代的氛圍。海子為什麼會在這個年代蓬勃發展?他的詩為什麼會在這個年代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其實是有他的意義在。海子的詩,非常純潔,詩裡面的意象非常地乾淨。所以我覺得他跟顧城有某方面是相同的,這兩位詩人的詩,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童話氛圍、自然風光,或者所謂純淨的意象,都會在他們的詩裡面顯現。所以我覺得如果是喜歡顧城的人,大概也會喜歡海子。
如果各位對八零年代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本小說叫《行走的年代》,它是小說家叫蔣韻的作品。蔣韻在《行走的年代》這本小說裡,塑造了一個詩人男主角,叫做莽河。小說一開頭寫得還蠻妙的,「這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它不是北島,江河,也不是後來的海子」,小說家這樣描寫莽河。這樣子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呢,到了一個內陸的小城,開了一個座談會,在那個小城的大學,大學裡面有一個大四的女生叫做陳香。陳香去聽這場座談會的時候,對莽河一見鍾情,因為那個年代就是詩歌崇拜的年代,那個年代的詩人就是搖滾巨星般的地位。所以在那小說的一開頭,陳香像獻身於藝術、獻身於宗教那樣,把自己獻出去,跟莽河有了一夜情,生了一個小孩,你也可以把那個小孩看作一個對於詩歌熱愛生下來的結晶。
這個就是我對於海子當時風行這個年代的介紹,所以我們接下來可以稍微進入一下海子的詩。我選的第一首叫做〈自畫像〉,各位可以看一下這首詩,〈自畫像〉很短,它是一九八四年的作品,這首詩裡面充滿了一種奇異的氛圍,各位可以看一下。
自畫像 ◎海子鏡子是擺在桌上的
一只碗
我的臉
是碗中的土豆
嘿,從地裡長出了
這些溫暖的骨頭
好,這個跟自畫像有什麼關係?各位可以很明確地從這首詩裡面看到什麼嗎?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嗎?好像不行,但是抓出來的意象是什麼?我的臉是什麼?是土豆,然後你可以看到「從地裡長出了/這些溫暖的骨頭」。這是一首充滿了鄉村、農家風格的詩。海子十五歲,十五歲去唸大學,十五歲之前都待在鄉下,所以他有十五年的農家經驗,十五年都幫父母務農,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寫這首詩時,他的臉等於碗中的土豆,等於土裡面的這個溫暖的骨頭。詩人在寫這一首的時候,他確認的是自己跟土地還有鄉村的關係,人跟土地的血脈是連結在一起的,這首詩我們大概就可以看到,一種自我確認的性質。再看後面的〈妻子和魚〉這一首,海子的情詩蠻多的。其實有另外一首詩叫做〈四姐妹〉,它也是一首情歌,據說海子這一生裡,愛過的女人有四個,四姐妹其實就是指四個他喜歡過的女生。
我選的這首〈妻子和魚〉,因為我覺得它比較好理解,海子的詩有一部分是不太好理解的。應該這樣說,我覺得詩分成兩類,一類是你可以理解的,你可以把每一句都說得很清楚,你大概可以試圖說出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有一類的詩它是感受性質的,你說不出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但是你可以感受到,詩裡面有一種生命力、能量。海子的詩,有一半以上都是你需要去感受的,但你在感受過程會覺得詩是不退流行的有機體,會生長在你的腦海裡。我們再來看海子的情詩,〈妻子和魚〉。
妻子和魚 ◎海子
我懷抱妻子
就像水兒抱魚
我一邊伸出手去試著摸到小雨水,並且嘴唇開花
而魚是啞女人
睡在河水下面
常常在做夢中
獨自一人死去
我看不見的水
痛苦新鮮的水
淹過手掌和魚
流入我的嘴唇
水將合攏
愛我的妻子
小雨後失踪
水將合攏
沒有人明白她水上
是妻子水下是魚
或者水上是魚
水下是妻子
離開妻子我
自己是一隻
裝滿淡水的口袋
在陸地上行走
各位可以感受到情詩的氛圍嗎?在讀完這一首的時候,你會覺得,好像真的有在書寫戀愛的甜蜜,但除此之外呢?唸的過程裡面,會發現一直反覆出現的意象是水,還有魚。我們就拿第一段來講,「我懷抱妻子」,這是一個具體的動作,懷抱完妻子以後,他拿了一個譬喻講,「水兒抱魚」,「我一邊伸出手去/試著摸到小雨水,並且嘴唇開花」。其實有肉體器官的想像,各位發揮一下想像力。其實這一段,有一種性愛的意味在裡面,這個就不用太直接講,各位可以自行想像,接著你就會看到,其實接下來的這些段落,「我看不見的水/痛苦新鮮的水/淹過手掌和魚/流入我的嘴唇/水將合攏/愛我的妻子/小雨後失踪/水將合攏」,所以這些其實都是一種身體的撫摸,產生反應,相愛跟交歡的過程。
接著,到底是妻子還是魚呢?或者「水上是魚/水下是妻子」呢?她開始在妻子跟魚這兩個角色間不斷轉換。妻子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倫理身分,而魚的感覺是一種滑溜感。那麼,她到底是一個所謂的妻子的角色,還是在這個交歡過程裡面的我的性愛對象呢?這邊詩人做了兩個角色不斷地轉換,身份上的跳轉。「離開妻子我/自己是一隻裝滿淡水的口袋」,但是沒有魚,魚已經不在裡面了。所以各位可以看到「淡水」是淡而無味的水,然後他自己在陸地上行走,結尾是在講一種激情過後的分別,跟喜歡的人分開之後的悵然。我覺得這首很有意思的是,它的名詞都是隱喻的,但動詞都是直接的,在看這一首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去挑戰你的想像力。雨水、魚、嘴唇開花,都是隱喻,但都接著一個直接的動作,抱、摸、睡、合攏,所以我覺得這隱喻跟直接的東西加在一起,就會變得很有意思,會激發起腦力激蕩。
接著我們可以看下面這一首,下面這一首其實是一首組詩,可是在這邊我就只截了第一首跟第五首。我今天想要講的是第一首,它其實在講海子對語言的思考,跟海子的詩觀有關。他對於詩歌的觀念,我們在後面還會提到。我想要先帶大家看第一首,第一首叫做〈風〉。
給母親 ◎海子
1. 風小小的風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水啊
無人和你
說話的時刻很美
你家中破舊的門
遮住的貧窮很美
風吹遍草原
馬的骨頭綠了
我想要先岔開去談一下,有關於一個詩人的貧窮。提及詩人大多都是貧窮的,大家應該都會蠻贊成的。海子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三個弟弟,他爸爸媽媽每天很努力賺錢養這些小孩,但因為家中的人口實在太多。當他們家的長子出人頭地,十五歲去北京念大學,念完大學之後還在大學教書,父母都覺得,好像我們好像可以脫離貧窮的日子了。可是對於海子而言,當海子畢業之後,他去教書以後所收到的家書,都是請他寄錢回家,所以海子他自己生活其實是過得很苦的。他大部分的錢,有一些是拿來買書的,另外就是全部寄回家。曾經家書裡面請他墊付種子的錢、支付三個弟弟的學費,海子已經幾乎把他的大部分的薪水,可以給的都給了。後來有一次他寫了一封信給他媽媽,那個信也蠻心酸的,他跟他媽媽說我們今年要發大財了,因為我寫的好多東西都要發表了,發表在不同的各種不同的刊物上,有好多在稿稅可以進帳了。可是稿費其實不是太多,我覺得海子寫那個信,其實有點安慰他爸爸跟母親,讓他們不用為他太擔心。有一次,他一口氣寄回家三百多塊,為了要買一台黑白電視,那三百多塊使他們家有了村裡面第一台黑白電視,他父母很得意。所以各位可以看到詩裡面寫到,「你家中破舊的門/遮住的貧窮很美」,這一句是現實的句子,可是圍繞著現實的句子的其他段落,都是自然界中很美的風景,在這首詩裡面,好像稍微沖淡了生活窘迫的感覺。西川曾說,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我覺得至少他把貧窮的感覺,用一種自然景物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貧窮不是這麼地淒涼。
接著在海子的詩裡面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詩,它裡面有幾個常見的字詞,如麥子、原野、村莊,都是非常農村自然的意象,這些其實都是與海子故鄉相關的,用〈答覆〉這首詩來說明,海子使用這些田園式的意象,想要表達什麼。
答覆 ◎海子
麥地
別人看見你
覺得溫暖,美麗
我則站在你痛苦質問的中心
被你灼傷
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
麥地
神秘的質問者啊
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
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在這邊我想要跟各位分享,在讀海子這些有關於麥地、自然風光的想像時,你想的是什麼?我覺得對於很多詩人或者是小說家而言,故鄉是非常重要的象徵。但當他們在小說裡面在描寫故鄉時,他們真的只是在講故鄉嗎?有沒有可能作者是想要藉由描寫故鄉的種種事物時,再講一點別的什麼呢?我舉個例子好了,魯迅有一篇小說就叫〈故鄉〉,〈故鄉〉那篇小說呢,你會發現,「我」,一開始就是第一人稱,「我」回到故鄉,回到故鄉以後,「我」對於自己的故鄉其實充滿了矛盾,「我」其實很不想回去,覺得故鄉沒有什麼好留戀的。可是「我」突然又想到,故鄉有一個美好的人在那,這個人叫閏土,他在那邊等我,為了這個閏土,「我」可以回去。所以魯迅怎麼寫閏土呢?他就寫出了在一輪圓月下的小英雄,手拿著鋼叉,頸戴著銀圈,一個非常英勇的少年,在明亮的月光下,非常神聖、非常美好的形象。而在小時候,閨土教他怎麼捕麻雀,帶他去他沒有看過的世界,怎麼去玩這個世界會比較好玩?他就是一個美好的小英雄的形象。可是當「我」長大以後回到故鄉,「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童年的玩伴,當「我」充滿熱誠地想要跟他的童年玩伴相認,結果閏土臉上露出淒涼的表情,閏土選擇稱呼「我」為「老爺」。
小時候跟你像兄弟一樣玩在一起的人,雖然他的身份是你家僕人的兒子,可是你們還是像兄弟一樣相處,長大之後,你看到這個兄弟,想要跟他玩,要跟他打招呼,可是他竟然說:「老爺」,這整個感覺都變了,突然間故鄉唯一值得留念的事物,也都一文不值了。魯迅的〈故鄉〉,很大一部分都在批判他所感受到的差異與不公平。我們再講沈從文,沈從文的故鄉在湘西,可是你會發現沈從文在講湘西的時候,跟魯迅的角度又不一樣。沈從文寫過有一個故事叫做〈蕭蕭〉,蕭蕭是一個童養媳,她的丈夫三歲,她十二歲,其實說是丈夫,事實上是她帶著這個小孩,等他長大以後跟她圓房。可是當蕭蕭在帶這個小朋友的過程之中,有一個花狗大哥來誘拐這個蕭蕭,他對她唱山歌,這個山歌是非常直白、裸露的,非常白話的語言,唱得那個小姑娘春心盪漾。所以有一段就寫蕭蕭怎麼跟這個花狗兄在一起,描寫的很美,你完全不會覺得他們在通姦,因為她畢竟還有婚姻關係,雖然他丈夫才三歲。他說,花狗唱得她整個心都開竅了,在開竅完就成了個婦人,沈從文對中間兩個人交歡的過程都沒有提及。後來蕭蕭懷孕了,花狗就跑走了。
跑走了以後,因為肚子是藏不住的,被發現後她的公公婆婆很生氣,就說你什麼時候被誘拐的都不知道,這個時候人家就問他公公婆婆說,你要怎麼處置蕭蕭?你到底是要「沉潭」還是要「發賣」,發賣就是把蕭蕭賣給下一個人,還是要把她沉到江裡,讓她死掉。如果你愛面子就沉潭,如果捨不得的話就把她賣掉。後來,他們決定要把蕭蕭賣掉,可是賣不掉,因為她肚子很大了,小孩生下來是一個男生,而且是一個非常健壯的男嬰。沈從文寫到,大家都高興極了,接著就要幫蕭蕭補身子、做月子,讓蕭蕭趕快恢復,整個家裡都沉浸在一個歡樂的氛圍裡面。但這個不是私生子嗎?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歡樂?後來這個小說的結局是這個男嬰長大了,蕭蕭也沒被賣掉,等到三歲的丈夫大了以後,還是嫁給丈夫,而男嬰則叫蕭蕭的丈夫大叔,一家人和樂融融地在一起。等到蕭蕭的兒子十二歲的時候,娶了一個童養媳,大這個兒子六歲,在這個兒子娶妻的那一天,蕭蕭就抱著他剛出生的嬰兒,站在路口看,敲鑼打鼓,非常熱鬧,這是一個充滿一個美好地方的氛圍。這些小說家藉由描寫故鄉,各自在講他們所想講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海子在講麥地時,除了家鄉之外,麥地如果在抽象的層面來講的話,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精神家園的呈現?麥地有沒有可能影響了他?在這一首詩中間,他寫道,「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麥地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這樣說的同時其實掩飾的是詩人內心的慌亂跟絕望感。那麥地到底代表什麼呢?它是不是代表一種精神上的理想,我處處被限制,我沒有辦法完成我的理想,我還能不能回到我精神上的家園。或許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海子的詩,詩中的風景,有沒有可能是一種精神化的風景。
接著,我想要跟大家談一談海子的死亡。因為海子臥軌自殺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之後還有一連串詩人的自殺潮,在一九九一的時候,有一個詩人叫戈麥,北大學生,他是投水而死,一九九三年的時候,就是顧城自殺。對於海子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西川在《海子詩全編》的後記,就猜測海子自殺的原因有七個,我很快的帶過去。
第一個是「自殺情結」如果各位看海子的詩,會發現海子對於死亡的母題是很迷戀的,他的詩裡面有很多句子,都顯現了這一點,這當然是後見之明,有些讀者看了以後會說,其實他在演繹自己的死亡。第二個是「性格因素」,詩人的性格,海子他不太容易跟人家交際,再加上他很敏感,敏感的人通常情緒起伏很大,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點「生活方式」,海子其實過著一種斯巴達式的生活,作息很規律,規律到七點早起,早起做完事又去睡覺,然後中午醒過來,下午都在讀書,晚上七點開始工作,工作是什麼?寫作,寫到早上七點,當然他中間有課的話,他就會去,如果沒有課的話,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感覺很規律,可是其實是很封閉的。還有「榮譽問題」,海子的詩作中,比較有名,我們大家比較耳熟能詳,大部分都是抒情的短詩,可是海子他自己把抒情短詩視為是一種練習,他希望他可以從抒情的短詩裡面,過渡到長詩、過渡到史詩、過渡到大詩。所以他後期有非常宏大的鉅作叫做《太陽.七部書》,是他最終極的一個目標。可是當時《太陽.七部書》沒有寫完,他就死了,當他把這些長詩陸續發表出去的時候,詩評家對他的長詩評價很兩極,所以海子應該是很在意他人對他詩的評價。還有「氣功問題」,海子練氣功,在讀海子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他練氣功練到小周天練成了。當他要練到大周天的時候,他已經覺得不太對勁,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有點走火入魔,氣不順,練氣功的過程裡,開始產生幻覺、幻聽,他覺得有人在跟他講話,有人一直展示奇怪的景象給他看,他開始出現精神分裂的症狀。第六點「初戀情人」,在他自殺的前幾天,他遇到他的初戀情人,他的初戀情人是他以前法政大學的一個學生,當他遇到她的時候,他的初戀情人已經成家了。成家以後,兩個人見面其實有點尷尬的,那一晚他喝了很多酒,喝完酒以後他就跟他的朋友講了很多以前跟這個女孩子之間的一些事。等他酒醒之後,他開始自責,他說,我是不是講了太多讓她不堪的東西?他朋友說沒有、沒有、沒有,可是海子一直都不相信,他就陷入一種深深的自責裡。第七點「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其實也跟他的長詩寫作有關,而且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自己投入在寫作裡面,所以耗盡的能量,實在太大了,而且再加上他的寫作狀況又不順利,應該是說他試圖要把那個《太陽.七部書》寫完,可是寫到最後因為他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症狀,他跟他朋友說他寫不出來,沒辦法寫了,所以這個也是西川猜測他自殺的原因之一。
海子的遺書 ◎海子
(一)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裡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海子89.3.24
(二)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海子89.3.24 夜5點
(三) 爸爸、媽媽、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海子89.3.25
海子的遺書,是他自殺前的幾天寫的,他是三月二十六號去世,所以在三月二十四號跟三月二十五號,他就瘋狂寫遺書,內容都差不多,大概都是這樣。可以看海子這個時候的狀況,其實已經是不太對了。他覺得說學校裡的兩個同事要害他,讓他產生幻覺跟幻聽,所以他就寫給他爸爸媽媽跟弟弟,說你們一定要去找誰報仇,反正這是在一種不理智的狀態之下寫出來的。到了死亡那一天,三月二十六號的黃昏,海子帶了四本書,到鐵道上臥軌自殺,他死前那刻的遺書寫著:「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的自殺與任何人沒有關係,我以前的遺書全不算數,我的詩稿仍請交給《十月》的駱一禾。」《十月》是一個詩刊,駱一禾當時是《十月》主編,可是各位知道嗎?駱一禾他本來要幫他處理他遺稿的問題,可是在兩個月之後,駱一禾也過世了,是因為腦溢血
海子日記(1986年11月18日)
我一直就預感到今天是一個很大的難關。一生中最艱難最兇險的關頭。我差一點被毀了。兩年來的情感和煩悶的枷鎖,在這兩個星期(尤其是前一個星期)以充分顯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現。我差一點就自殺了:我的屍體或許已經沉下海水,或許已經焚化;父母兄弟仍在痛苦,別人仍在驚異、鄙視……但那是另一個我——另一具屍體。那不是我。我坦然地寫下這句話:他死了。我曾以多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下來了,我——一個更堅強的他活下來了,我第一次體會到強者的尊嚴、幸福和神聖。我又生活在聖潔之中。過去蛻下了,如一張皮。
《海子詩全編》裡面,你會看到海子的日記只有三則,這是其中的一則。我會摘錄這一則的原因,是因為在一九八六年的時候,他已經有一次自殺未遂的傾向了,我覺得這首詩和〈春天,十個海子〉相比對,它裡面有一個主體是分裂的。在一九八六年的十一月十八號的時候,他說:「我一直就預感到今天是一個很大的難關」、「我差一點被毀了」,然後他說:「我差一點就自殺了」,前面都是「我」,可是到了這個日記的第五行開始,「父母兄弟仍在痛苦,別人仍在驚異、鄙視……但那是另一個我——另一具屍體。那不是我。我坦然地寫下這句話:他死了。」可見「我」分裂成「他」了。在海子的詩裡面,我覺得他常常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他在把自己寫死,在詩裡面寫死,所以在他的詩裡面常常會有一種死亡的意象。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們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繁殖
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1989.3.14.凌晨3點——4點
最後一行點出了海子寫這首詩的時間,只要是書裡面有列的,我也都把時間列上去了。這幾篇詩作的時間點,相較其他詩作非常明確,淩晨三點到四點。其實就是海子寫的最後一首詩,所以他明確地把三點到四點都寫出來了,這個時間其實距離海子的死亡很近。我們就來看這首詩的第一段,順便印證一下這個日記,「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這邊有十個海子,對,海子的詩的另外一個特色,我大概很少會看到詩人直接在詩裡面,把自己的名字直接寫上去。但海子的很多詩都會把自己名字鑲在裡面,詩人應該有他的用意或想法。「十個海子全都復活」,詩人直接現身,他跟你說十個海子,還有十個,那這個「復活」代表他曾經死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只剩下野蠻跟悲傷的海子,他沒有死,他是沒有復活的那個,因為他一直都沒有死,你會發現這個野蠻跟悲傷的海子沒有死去,可是也沒有好好活著。這十個海子在問他說「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是在問他:「那你為什麼還不死?為什麼只是沉睡?你對於這個人世間到底是有什麼樣的眷戀?」所以各位可以發現這一段裡面,這十個海子對一個海子,他們這兩者之間呢,主體是分裂的,而且這個分裂的主體還開始欺負這個沈睡的海子。
接著,死亡就會變得非常的猙獰,這第二節裡面,「低低地怒吼」、「扯亂你的黑頭髮」,然後「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如果鄉村指的是他的故鄉,你會發現此刻他對於故鄉,感覺居然是空虛而寒冷的。在一九八九年的時候,他曾經回去他的故鄉一趟,在那次回鄉之旅,整個故鄉陌生起來,不再是他熟悉的地方。「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們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一家六口人,如果你對照海子的家庭,會發現這個「六」其實是實指,他有三個弟弟,加他四個,以及爸爸媽媽就是六個,所以他在講的其實就是他的家庭。最後結尾的地方「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我覺得結尾是一種質疑,他沒有辦法找到他生命的出路,他看不到自己的方向在哪裡。這首是海子自殺前一刻的詩,會讓人思考這跟海子的死亡是不是有某方面的聯繫。接下來,我想要以第六頁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海子生平階段討論的結束,這首就很有名,是海子的代表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裡獲得幸福
而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寫於一九八九年,大概被公認是海子最經典的詩。而這首詩,也是被誤解最多的一首,為什麼?這個詩有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嗎?可能有些人會這樣覺得。我曾讀到一個資料說,這首詩曾經被選上中國大陸高中國文課本裡面,有些高中生,他們是海子迷,所以看到這首詩的時候,覺得很雀躍,很想要知道國文老師怎麼教這首詩,後來,國文老師說,這是一首正面積極的詩,高中生突然間就感覺到大失所望,內心想著:「你根本就不瞭解海子。」甚至它曾經有一年被選上中國的一個新年新詩朗,節目最後大家來大朗誦這首詩,感覺這個新年,好像不太妙吧?這首詩甚至到最後被誤用,變成一個消費形態的美學,曾經被用來做海景房的廣告,有一個無敵海景房,用了這首詩的句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在讀這首詩的資料時,我會覺得它充滿很多很有趣的現象,是可以探討的。甚至就是有一些中國那邊的年輕人,他們在網絡上問這首詩,請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要花多少錢?開始計算他的經濟成本,所以各位可以看「餵馬,劈柴」,你要看馬的血統,血統比較好就比較貴,「周遊世界」,那應該就是不得了的花費,再加上你要買房,你所要耗費的經濟成本到底有多高?所以很多對於這首詩的誤讀,就會在這裡產生,但是其實這首詩真的是這樣解讀的嗎?
當你已經瞭解海子的生平之後,再去讀這首詩,應該就會用不同的眼光在看這首詩。這首詩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象徵了革命之後的新一代人對於生活卑微的願望,用非常家常性的語言、生活化的語言,去訴說每個人都想要的渴望跟夢想,所以這首詩就會變得很有力量。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段,第一段幾乎每節的一開始都是「從明天起」,「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一切都是從明天起,但是當我希望我明天會這樣、我明天會幸福、我希望我明天要關心我周遭的事物,相對的就是,我今天不是這樣,因此我才希望成為這樣。所以你會發現,如果這樣讀它的時候,它好像就有點悲傷了?「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所以我今天的我不幸福。幸福這種東西是距離我非常遙遠,遙遠到它必須延伸到明天去,詩裡講的都是海子希望得到的,可是卻不可企及的東西。在第二節的地方,「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這邊傳達跟親人溝通的渴望,如果他有這樣的渴望,代表他跟他的親人之間是有溝通的困難。「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再來「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第三節開始呢,從他周遭的事物,擴展到每一條河、每一座山,擴展到陌生人,連陌生人都要為他祝福。其實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他不但希望他能跟他的親人通信,跟他的親人溝通上沒有困難,甚至想要擴大到人與人之間也可以沒有隔閡,四海之內皆兄弟。我覺得會這樣說的人,他們某種程度上有很嚴重的疏離感,他沒有辦法適應這個社會、世界,他有非常強烈的孤獨,所以他才會寫出這樣的詩。「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下面,這邊有三個「願你」,願你、願你、願你,希望對方這樣,代表詩人本人並不這樣,雖然我不這樣,但我還是祝福你要。所以「從明天起」到「願你」,我都覺得這是非常悲傷的話語,他最後只說,雖然我沒有以上這些東西,可是我只希望一件事情,那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展現了一種他生前的祝願,但是那個祝願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接著,我想要談一談海子對詩歌的態度、他的語言觀。在這張投影片裡面,引了海子自己說的話:「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我前面有提到,他終其一生的理想就是寫完《太陽.七部書》,但是他沒有寫完。他的朋友駱一禾在談《太陽.七部書》時說:「〈太陽.七部書〉的想像空間十分浩大,可以概括為東至太平洋沿岸,西至兩河流域,分別以敦煌和金字塔為兩極中心,北至蒙古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陸」,各位可以發現這個範圍,幾乎把所有世界的古文明都包含在裡面,甚至他說「其中是以神話線索『鯤鵬之變』貫穿的」就是莊子的那個寓言之中〈逍遙遊〉裡面的大鵬鳥,「這個史詩圖景的提煉程度相當有魅力,令人感受到數學之美的簡賅。」在這樣的範圍之內,如果要把史詩寫完,那就是鉅作,但是海子並沒有寫完。然後,海子他很喜歡一個詩人叫荷爾德林,這是一個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詩歌是烈火,海子詩裡面也有另外一個不斷出現的意象是火,火跟太陽它其實是差不多的同質性的東西,都是非常烈的,會炙熱的、會燃燒的。海子他把詩歌比喻成一場烈火:「從荷爾德林我懂得,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詩歌不是視覺,甚至不是語言。她是精神的安靜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辭中做窩。她只是一個安靜的本質,不需要那些俗人來攪亂她。」
史蒂芬.褚威格在評論荷爾德林時,他曾經用一個希臘神話太陽神的悲劇來講這個詩人。他說,太陽神的兒子有一半凡人的血統,可是太陽神的兒子想要試圖駕馭太陽神的馬車,金色的馬車,他並不是純神,結果因為太接近太陽,而被太陽的炙熱燒死,死於非命。所以褚威格認為荷爾德林這樣的詩人,之所以會有悲劇產生,是因為試圖親近真理跟神祇,你沒有辦法企及的真理,你試圖要用詩歌去接近它,這跟海子相像。那我們現在可以來想想看,海子對於詩歌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我用〈亞洲銅〉跟〈以夢為馬〉作為這個階段的範例。剛好〈亞洲銅〉是一九八四,〈以夢為馬〉是一九八七,我們剛好可以從這兩首詩看出海子的語言觀。那我們先看一下〈亞洲銅〉。
亞洲銅 ◎海子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會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亞洲銅
看見了嗎?那兩隻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亞洲銅,亞洲銅
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亞洲銅」到底是什麼?當我們看完這整首詩的時候,會發現詩裡不斷重複「亞洲銅,亞洲銅」所以亞洲銅到底是什麼?亞洲,我們知道,銅,我們也知道,但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卻變成新穎的詞。亞洲人是黃種人嗎?對於銅來說,礦物其實是在地下的,對於亞洲來說,它其實主要的一個國家就是中國,亞洲銅作為一種暗示,指的就是中國那種北方堅實強硬的黃土地。海子的詩裡面,有很多關於大地的詩,這一首也是,「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會死在這裡」,這邊有一個祖父、有一個父親、有一個我,所以它是一個家族譜系的延續,通常延續的重點是生命,是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而這詩是反方向去表達,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死在這裡。他跟你說的是死亡也是一種生命的本質,每個人都會死,而且這個死亡是會一直延續下去,祖父、父親到我。中國北方的堅實的黃土地,到詩句「埋人的地方」,就是印證了這一點。這其實是有一種非常傳統的一種觀念,鄉土就是家庭成員所要埋葬的地方,甚至我們可以就說是落葉歸根。
亞洲銅中,詩中從家族(祖父、父親、我)轉向「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鳥、海水、青草、野花,這些都是自然的意象,詩人由家族轉向自然。我們可以同時來想,海子的作品裡面很常出現的自然的意象,其實象徵的是什麼?象徵的是一種生命的原創力,對於海子而言,自然的一切都是創作能力的流動、創作的根源。接著他說「看見了嗎?那兩隻白鴿子,它是屈原」,屈原,可以說他是中國詩歌之父,屈原對中國文學傳統而言,象徵的是一個中國傳統裡面被放逐的一個先知,甚至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被誤解的詩人原型。屈原是以身殉道、以身殉詩,這邊的死亡跟前面那種自然死亡又不太一樣,這邊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跟追求,像屈原一樣,最後選擇死亡。屈原的白鞋子,其實是白鴿,指屈原的一種高潔的情操,跟心靈上的一種超越,所以他用白鞋子「白」這個顏色來講。而在第三節裡海子講的是詩的傳承跟詩人的系譜,在這一套詩人系譜裡面,它最源頭可以推到屈原。
最後一節,「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擊鼓跟跳舞都是一種儀式。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這句它充滿了一種原始的、神秘集會的氛圍,初民擊鼓跳舞,為了某種儀式在吶喊,「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你」,這個「你」是亞洲銅。所以他從亞洲銅始,最後從亞洲銅終,其實有一個很圓滿的循環,到最後渲染了氣氛。所以這首詩蠻龐大的,它其實除了提到土地、土地的認同、家族的認同,他講了自然,甚至講了對詩的反思、詩的繼承,以及詩人原始的尋根。這一首詩,可以看到詩人關注的面向,非常廣大,甚至到最後,〈以夢為馬〉這首詩裡,他所談論的範圍又更大。
祖國或以夢為馬 ◎海子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此火為大 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為大 祖國的語言和亂石投築的梁山城寨
以夢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會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堅硬的條條白雪 橫放在眾神之山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投入此火 這三者是囚禁我的燈盞 吐出光輝
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 去建築祖國的語言
我甘願一切從頭開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願將牢底坐穿
眾神創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帶著不可抗拒的 死亡的速度
只有糧食是我珍愛 我將她緊緊抱住 抱住她 在故鄉生兒育女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也願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靜的家園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馬兒一命 歸天
千年後如若我再生於祖國的河岸
千年後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馬踢踏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選擇永恆的事業
我的事業 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
他從古至今——"日"——他無比輝煌無比光明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最後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
太陽是我的名字
太陽是我的一生
太陽的山頂埋葬 詩歌的屍體——千年王國和我
騎著五千年鳳凰和名字叫"馬"的龍——我必將失敗
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各位覺得海子這首詩題目的「祖國」,真的指的是詩人的祖國中國嗎?這首詩的一開始詩人說「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你會發現兩件事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並且跟這節最後一行「烈士跟小丑」互相對應。遠方忠誠的兒子是烈士,物質的短暫情人是小丑。你知道自己的使命在遠方,你忠於自己的理想、忠於自己的使命,雖然這樣,你還是不得不臣服在物質裡面,因為你要養活自己、要過生活、要生存,基本的生存要有基本的物質,你要吃得飽、你要睡得好,所以「物質的短暫情人」有一點這樣的味道。「以夢為馬」這四個字我自己在想,它可能是指真正的天馬行空者。就是天馬行空,它或許是一句成語代表空想,你只會空想,詩人這個行業,如果你要把它作為畢生的理想的話,其實都是天馬行空得來,或者是要從你有限的生活經驗裡,天馬行空出適合的意象、適合的譬喻,或者是適合描寫的方式,去把你的生活經歷描寫出來。所以我覺得這邊的「以夢為馬」,它指的是一種對於你的寫作技藝的一種鍛鍊、一種成熟、一種努力地想要把你可以表達的東西,很好地表達出來的一種形容,成為「以夢為馬的詩人」。
接著,「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投影片上面寫著詩歌就是一場烈火,所以此火到底是什麼?我一個人將這火高高舉起,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信念或者是他的詩。「此火為大 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神聖的祖國是地理意義上的土地嗎?結合「以夢為馬的詩人」,以及更前面「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這個祖國可能是漢語能夠到達、能夠照亮、能夠描寫的一個精神世界。所以我覺得這是一首海子表達他的詩歌抱負,他對於詩歌的看法以及想像到底是什麼,以及詩人希望他自己到達什麼樣的境界跟目標。所以「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此火」或者是說明詩對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下面這一節他提到「祖國的語言」,提到「亂石投築的梁山城寨」,這個梁山城寨就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因此詩人是指作為一個以夢為馬的詩人,我就是一個反抗者、獨行俠,註定了我的處境。「以夢為上的敦煌」,敦煌是人類文化與藝術的總和,接著,我們直接跳到這一節的最後一句,「我投入此火 這三者是囚禁我的燈盞 吐出光輝」,「囚禁」的意象是負面的,那「三者」是什麼?是「祖國的語言」、「亂石投築的梁山城寨」和「以夢為上的敦煌」。詩人明明知道是囚禁,明明知道是飛蛾撲火,也要燃燒自己的生命去寫詩。這樣的抱負是多麼偉大,下一節「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 去建築祖國的語言」,刀口、建築,意味著詩人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他所要創造出來的語言並不是那種陳舊的語言,而是新的、具有他自己風格的一種詩的方式。所以即使知道是飛蛾撲火是囚禁,他也要「將牢底坐穿」,終其一生貫徹自己的理想。當然我們也知道他的終其一生就是二十五歲,這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
這邊要看到的,不管你的抱負有多麼地偉大,都必須要認知一件事情,你的人生是有侷限的,那個侷限是來自於你的身體,身體狀況不行,就沒有辦法寫出好的作品。我會這樣講是因為海子他最後的精神狀況是危險的,他也跟他的朋友坦誠說,因為幻覺跟幻聽,他沒有辦法寫作。詩中「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再來的「歲月易逝」及「馬兒一命歸天」,都是一種危機感,詩人正在質疑自己的抱負是否能夠實現。可以看到詩人其實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強烈的死亡衝動跟無力感,甚至「空有一身疲倦」,大概也知道肉體的有限性及人生的有限性。
最後三段,我讀到的資料裡面,有人會認為最後三段裡有海子對自己的死亡預言,是因為你已經知道海子的結局是自殺,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測嗎?最後三段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軸,千年後,一次輪迴,「我再生於祖國的河岸」,「千年後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馬踢踏」,一千年以後為什麼是「中國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馬踢踏」?為了對稱,必須要把意象的形容也巨大化。「中國的稻田」、「周天子的雪山」、「天馬」有沒有感覺到,它其實是一種海子式的還原,如果時間還原了,空間也要還原,他還原的方式是古老化、原始化、本質化。他之前提到詩人譜系,追溯到屈原,其實海子在詩裡面對屈原是很讚揚的,他不太喜歡中國的一些詩人,可是他的詩裡面,表現出比較正面的評價就是屈原跟莊子。對於其他人,他甚至說有點討厭中國文人的趣味。這邊他把空間古老化,海子的氣勢多麼磅礴,他說他選擇的是「永恆的事業」,就是寫下不朽的詩歌,在歷史文明上,成為一個被人家記得的詩人。「我的事業 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最後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我看到其中一個資料也非常有趣,他拿著這一段來講海子自殺的那一天,他自殺那天是在三月二十六號的黃昏,他們說他是有意識地選擇在黃昏的時候臥軌自殺,因為在黃昏的時候臥軌自殺呢,與中國一個很傳統、很古代的一個儀式叫做「太一」連結,太一儀式,太陽的太,一二三四的一,太一儀式就是一種死而復生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死亡時間是在黃昏,是有他的深意。最後,「太陽是我的名字/太陽是我的一生」,人家說預言是這一句:「我必將失敗/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想,通過世俗的失敗與犧牲,他用他的生命來成就他的藝術、他的詩歌價值,海子終於抵達了詩歌中永生的頂點。這就是我最後一個階段想要談的,海子的詩觀跟語言觀念,好,那我對於海子的解釋跟詮釋,還有關於海子的介紹我就到這裡。
在場的各位有人想要先問問題嗎?就是你對於這個,今天的這個講座,你在聽的過程裡面,有沒有什麼樣的疑惑?或是我沒有說清楚的地方?還是各位想要問有關我個人的問題?
〖讀者提問時段〗
楊瀅靜:好,因為我看了一下紅樓詩社給我的,我可以發揮的範圍在哪,仔細地閱讀了一下,可以講課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其中之一,關於我的閱讀經驗,因為我喜歡的是某一類型詩人,所以我的寫作也會容易被這些詩人所影響,所以我覺得說如果介绍自己喜歡的詩人给各位的話,也可以讓各位認識不同的人,讓各位理解有些詩人是很棒、很傑出的。好,接著我們就來回答系統上的問題。
大概講一下,我自己最喜歡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其實真要從自己的小孩裡面挑出一個我最喜歡,其實是蠻困難的,應該是說我對自己的小孩都還蠻喜歡的。可以特別講一下的是,在這本詩集的封面跟封底的詩都是我自己挑選的,那我如果把它選在封面跟封底,代表我對它有特別的感覺。那封面的這一首,可以這樣講,這一本詩集和我的第一本詩集有一個階段上的不同,我的第一本詩集裡面,如果用別人評論海子的話來說的話,有些人覺得海子的詩是一種青春期式的寫作,就是把自己的這個感情、激情瘋狂地投入詩裡面,那我會覺得說,在我的第一本裡面也有這一種這樣的感覺。到了第二本時它是另外一個階段,如果說第一本是青年的話,到了第二本應該就是中年,我覺得對於寫詩這件事情,我可以比較沉穩一點。在封面的這一首詩是〈善良的代價〉,也是貼合自己的作品。在這本詩集裡面,我比較可以正面地去描述我自己。如果在第一本詩集裡面我比較算是側面地在寫我的某一個當下的心情或者是片段的話,在第二本裡面有一些詩是我在寫我這個人。〈善良的代價〉這一首它有一點像是我自己的自畫像,比較正面地在寫我這些年的一些感覺,以詩的形式做一個記錄,還有另外一首是〈越界〉,這兩首我都覺得是我的自畫像。然後呢,在封底的這一首〈被雨趕上〉,它是我對於就是生命的一種思索,對於人生的一種思考,那其實各位應該也有發現,如果你有閱讀這一本詩集的話,你會發現最後面有一個章節叫做「時間之卷」,對於時間這個主題,我會放了很多思考在裡面,〈被雨趕上〉是「時間之卷」的最後一首作品,所以它某種程度也代表我對於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還有問題嗎?大家在想問題的時候,我順便講一下,剛剛我本來要放那個周雲蓬的〈九月〉,但是後來我沒有放,因為那支歌曲它有點長,所以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回家網絡上搜尋一下周雲蓬。他是中國大陸新民謠代表的歌手之一。這首歌的詞是海子的詩,而周雲蓬是一個盲眼的唱者,他眼睛是看不見的,那你會發現有某種殘缺的人,他對於藝術的感悟力會更高,所以他在唱歌的時候,你會聽到一種淒涼感,或者是聽到一種,很難形容的一種遼闊感,我覺得跟海子的詩是有某方面的相合。所以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回家可以在網絡上搜索這一首,周雲蓬的〈九月〉。順便講一下好了,〈九月〉的作曲人叫做張慧生,也是一個很傑出的音樂人,後來也是自殺。〈九月〉這一首歌,三個人裡面就已經有兩個人過世了,詞跟曲都過世了,各位在聽的時候可以去配上那個詞,去好好感受一下海子的〈九月〉的這首詞的內容,它沒有出現在講義裡面,所以各位可以回家聽一下,好,那我想問一下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聽眾:書名是怎麼選的?因為如果老師不是最喜歡那一首詩,那為什麼書名是那首詩?
楊瀅靜:好,書名它其實有點曲折的,其實本來書名不是叫這個,我好像就是在新書發表會講過一次,書名他本來是《憂鬱貝蒂》裡面的一句話,在130頁,〈憂鬱貝蒂〉的一開始:「天氣晴朗/我們會快樂。」它本來是我預定的書名,後來被改掉了,為什麼被改掉了呢?那時出書前總編建議,書名可以再考慮一下,那我就再想想,可是我想不出來。然後幫我寫序的詩人林婉瑜就給了我建議,她覺得「很愛但不能/很美但不能」這兩句很美,要不要考慮一下拿它們來當書名,我自己想了一下,也覺得很不錯,我很感謝婉瑜給我的意見。但是到底要叫「很愛但不能」,還是「很美但不能」?後來最後的決策者就是總編,總編就說「很愛但不能」好,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愛比較有市場。突然變得這麼商業的結尾,好,或者應該說愛其實是很令人嚮往的,所以書名就決定叫「很愛但不能」。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4年紅樓詩社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下半場)
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 2024 年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 _________ 中場休息結束 ____________ ( 下半場 ) 林子弘 :那綜合討論的環節,各位評審老師都可以自由的發言,也可以自由的針對剛剛聽到想要反回饋的,或者是想...
-
騎腳踏車的世界 ◎游可嘉 我 從那陡峭的坡上下 握緊把手做足準備 腳自信地踏上踏板 一踩 細細的輪子向前滾動 我的身體也隨之傾斜 風輕輕吹過我的臉頰 很享受 輪子喀撘喀撘的 很是悅耳 我的雙腳離開踏板 任由輪子在斜坡上轉動 ...
-
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 2024 年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 會議時間: 2024.09.14( 六 ) 下午 評審名單:言叔夏、吳佳駿、楊富閔、煮雪的人、賴凱俐 主持人:林子弘 ( 理事長 ) 紀錄:劉千惠 ( 總幹事 ) ...
-
【廳梭】詩人講座——崔舜華 20180715 1500-1700 崔舜華:大家記得高中圖書館嗎?我覺得高中的圖書館是一個很神祕的地方。我高三因為推甄上政大中文的關係,多出了半年不用去準備指考。十四年前,大家都在考試、上課時,我就待在景美女中圖書館。當時還沒整修,圖書館充滿...
-
【廳梭】詩人講座——任明信 20180727 1900-2100 任明信:很高興大家今天來廳梭詩人講座,老樣子,我們會在這個無聊枯燥的頁面停滯,通常先瞎聊,我們才會真正進入PPT。PPT可能是本體,但直接講PPT有點無聊。講座要講什麼其實都可以,我們可以先隨意閒聊,我希望...
-
【廳梭】詩人講座 —— 詹佳鑫:甦醒與催眠 2018.11.17 1400-1600 詹佳鑫:好那我就開始喔,那我今天就是很謝謝主辦單位的邀請,讓我可以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點寫詩的心得。今年六月我出了第一本詩集《無聲的催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