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紅樓詩社〈詩三百〉4月選詩(3)】

自由

◎傅楷超

聚焦、定格
霎那間的倩影、時空在喀擦聲中寧靜
吹撫、分離
南風鳳凰花編織了,一時之間的情緒
鎖定、校準
跨越紙張,目標在鏡框中的咫尺之際
躍出、跳TONE
想像著總有完成一天的,未果的樂曲
拾起記憶中的零碎片段
無關乎著被理解或是不被理解
陽光照著的是大地,還是林中的間隙?
拼湊著全與不全的邊角
倒不在意是否完成或是不完全
雨滴離開的是灰雲,還是煩悶的心境?
望著,也忘著
似乎找不出何謂自
似乎尋不到何謂由
月盡情地揮灑太陽的餘光
星忘我地傳達萬年前的姿態
又或是找到了卻又忽視了
抑或是抓住了但又放開了
我不明白,我不懂
所以我聽著
彷彿成了最好的聽者、最認真的學生
所以我看著
彷彿成了最好的觀眾、最癡迷的粉絲
聽著殘曲中的記憶
看著譜寫中的未明
我想
我終於自由了
我在枷鎖中自由



評審意見:

這首作品讓人立刻想到的是標點符號中的「:」:冒號之前進行的一切在觸到冒號的前一刻停止,冒號之後尚未出現的,尚未啟齒的事物,將以所有的可能性迸發。(插一句話:讓人想到亞美尼亞作曲家 Mansurian的作品《Quasi Parlando》,意思是「遂啟齒」)。而之前和之後的事物雖然在外觀的形式上不同,但本質或核心中的某個東西是相同的:之前的形式受冒號所迫,必須以「停止」的狀態進行轉變。因為在啟齒的瞬間,就連時間也被限制:連這主宰一切的東西都被限制,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即將要出現」這件事本身會有多自由。但是有趣的是,在作者的想像裡,這種「將近完全自由」的狀態(作者並未肯定完全自由的存在),必須要藉「被剝奪自由」的手段來達致。
 
  在這個時刻,作者選擇迴避太過抽象的語詞,而是採取描述自己在觀看此一狀態時的心境。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猶如Turner讓人知道自己在觀看海難時的心境。這種方法由於留下的閱讀路徑明顯,因此容易獲得同理,也許這是作者在表達時有意無意間使出的手段。在描述此狀態時,作者嘗試並列了許多不容易被反對的現象,使得此種藉由被剝奪自由而終能逼近完全自由的主題,可以獲得大家的同意,避免這種論述失去說服力。



2024年紅樓詩社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下半場)

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 2024 年第九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決審會議紀錄   _________ 中場休息結束 ____________   ( 下半場 ) 林子弘 :那綜合討論的環節,各位評審老師都可以自由的發言,也可以自由的針對剛剛聽到想要反回饋的,或者是想...